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论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解答: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具体表现: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 ,发展到公元 7~10 世纪世界
上最先进、 文明的唐代 ,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
首先表现在诗歌方面。唐代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 ,题材广泛 ,数量巨大 ,风格多样 ,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据 《全唐诗》 载 ,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 ,诗人二千三百多位。不仅数量超出以前各代遗诗总和的两三倍 ,而且涌现出了大量诗歌艺术天才。除李白、 杜甫这两个历史上罕见的伟大诗人外 ,其他如陈子昂、 孟浩然、 王维、 高适、 岑参、王昌龄、 韦应物、 元稹、 白居易、 韩愈、 孟郊、 柳宗元、 李贺、 杜
牧、 李商隐等 ,也无一不是开宗立派、 具有一定独创风格的大
家。有成就、 有特色、 有影响的诗人和质量极高、 感人肺腑、 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 ,共同铸就了唐代诗坛争奇斗艳、 花竞放的伟观。唐人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不但是空前的 ,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其次在散文方面。以韩愈、 柳宗元为首发起的 “变骈为散” 的古文运动 ,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他们在继承前代文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文道结合” 等一整套古文理论 ,并得到李观、 樊宗师、 李汉、 李翱、 皇甫氵 是、 沈亚之、 孙樵等人的响应 ,进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唐代古文运动 ,开创了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新时代。他们在实践中写出了众多有高度思想、 艺术价值的杂文、 寓言、 人物传记、 山水游记一类散文 ,完成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 ,创立了一种自然质朴、 畅达明朗、精粹凝练、 不拘格式的新型古文。唐代的古文运动不但使散文的抒情、 描写、 叙事、 议论功能得到拓展 ,而且还为以后散文的发展奠定了体制与方向。再次是小说方面。在唐代文学繁荣的百花园中 ,传奇小说也曾散发出诱人的芬芳。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说: “小说亦如诗 ,至唐代而变。 ” 唐代传奇与六朝志怪小说及志人小说相比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内容上 ,从志怪的主要记述鬼神怪异之事转向描写社会现实生活;艺术上 ,由六朝志怪的 “粗陈梗概” 与志人的略语轶事发展到有了曲折、 完整的故事情节 ,生动、 具体的细
节描写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李娃传》 《莺莺传》 《枕中记》 《南柯太守传》 《长恨歌传》 《红线传》 《虬髯客传》等都是广为人们传诵的作品。唐传奇的出现 ,不仅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还与唐诗一样被誉为 “一代之奇” 而
影响后世。另外 ,唐代还出现了一些为前代所没有的新兴的文学样式。如变文是唐代出现的一种通俗讲唱文学样式 ,是后代说唱文学的源头;词虽萌芽于隋 ,但到唐代时才得以广泛传播 ,并出现
了众多的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变文的产生与词的广泛流传 ,既为宋以后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也使唐代文学呈现出百花竞放、 争艳斗丽的繁荣景象。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正如鲁迅在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中所说: “各种文学 ,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 ” 唐代是一个如日方中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 ,因而也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适宜的条件。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的稳定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唐帝国是在隋末农民起义基础上建立的 ,以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汲取了隋二世而亡的教训 ,认识到了水所以载舟 ,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 ,君犹舟也” 的道理 ,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安定人
民生活、 发展社会生产、 促进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措施。如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引导农民垦荒地 ,并适当减轻其负担 ,使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建立各种政治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节用慎刑 ,纳谏任贤 ,使唐代出现了自太宗到玄宗一百二十多年的安定时期。社会安定为经济繁荣铺平了道路 ,经济繁荣又反过来促进社会安定 ,终于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 “开元之治” 。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使统治者有了致力于文治和发展文化事业的可能 ,同时也为更多士人步入文坛创造了必要条件;封建国家
的统一 ,既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也为创作的繁荣营造了良好氛围。比较自由、 活跃、 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 ,是唐代文学形成繁荣局面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唐人赋诗作文一般都敢于正视现实 ,直言不讳 ,故有唐一代批评朝政和揭露时弊的诗歌、 章疏甚多 ,这
一切 ,无不建立在政治思想环境比较宽松的基础上 ,宋
人洪迈 《容斋续笔》 卷二 “唐诗无讳避” 条中的话可以说
是对这一情况的诠注: “唐人歌诗 ,其于先世及当时事 ,
直辞咏寄 ,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 ,非外间所应知者 ,
皆反复极言 ,而上之人不以为罪。 ” 儒、 释、 道并行 ,但唐
代统治者对其矛盾冲突采取折中态度 ,不加干预 ,这
样 ,既使传统儒学教条对人们的束缚大大削弱 ,也使
儒、 释、 道各家思想得到活跃与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
一定程度的解放 ,再加上佛经的翻译、 传播和唐代对外
来文化的摄取而不推拒 ,不但对启迪人们的心智、 开阔
人们的眼界、 活跃人们的思想、 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是非
常有益的 ,而且对文学的发展繁荣也是非常有利的。
唐代在前代艺术成果的基础上 ,进行了成功的总
结、 继承和革新 ,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的出
现。我们知道 ,文学的发展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 ,而
明显的继承性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任何一个时代
的文学要向前发展 ,都必须将前代人所达到的终点作
为自己继续发展的起点。唐代文学的繁荣 ,无疑也受
到这一规律的制约。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 ,然而 ,正是
自西周初年到隋这一漫长的先唐诗歌创作经验的不断
积累 ,才最终造就了唐诗的十分成熟和唐诗高潮的形
成;前人的创作、 探索、 积累 ,为唐诗的成熟与繁荣准备
了条件 ,元稹在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 中对杜
甫诗歌艺术的概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盖所谓上薄风、 骚 ,下该沈、 宋 ,古傍苏、 李 ,气夺曹、 刘 ,掩颜、 谢之
孤高 ,杂徐、 庾之流丽 ,尽得古今之体势 ,而兼人人之所
独专矣。 ” 说明唐人正是在充分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之
上 ,又根据实际作了新的创造与革新 ,才把诗歌推向高
潮的。同样 ,没有六朝骈文和古代散文写作经验的丰
富积累与长期探索 ,也就不可能有唐代古文的巨大发
展 ,正如刘熙载 《艺概》 卷一所云: “韩文起八代之衰 ,实
集八代之成。盖惟善用古者能变古 ,以无所不包 ,故能
无所不扫也。 ” 韩愈古文对骈体文的扬弃由此可见一
斑。唐代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 ,既为文学的继承
与革新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又造就出了一大批能够担
负继承与革新任务的杰出人才 ,从而把唐代文学的发
展推上了高峰。
唐代以科举取士 ,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政权的局
面 ,各阶层的才智之士都可以通过考试攀登高位 ,施展
抱负。唐太宗李世民目睹参加科举考试的盛况 ,得意
之余 ,发出了 “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的叹语 ,这也说
明一些中小地主阶层人士建立功业和积极进取的热情
被激发 ,纷纷参加科举 ,以实际行动争取跻身于统治者
的行列;由于唐代进士科加试诗文、 杂赋 ,为了适应时
势 ,应试者又不得不把注意力投向诗赋 ,因而造成了士
人普遍学诗作诗的风气 ,这种社会风气对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苏辙 “唐朝文士例能
诗” 一语便多少说明了以诗取士与唐代文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