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急求 关于毛 邓 三的问题

1.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主要经验?
百分送上急求答案。每个题答案不少于3000字
最好用小论文的形式来回答。

解答:

并非自己所答,只是借用,仅作资料供你参考吧。

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尔后,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提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以无产阶级的思想纲领指导自己的发展道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简单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和在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构成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的相互结合、双向建构的互动关系,而这种关系形成和展开就表现为一个过程。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进行结构方面的分析,还要进行过程方面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成功的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它必须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并把它改造提升为自身的成分;必须适应中国国情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做相应的调适;必须经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宣传、传播、实践才能逐渐深入人心,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必须随着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不同阶段的条件、特点、任务而发展自身。同样,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开始就掌握了它的全部和精髓,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和检验,在克服自身的片面性、封建性、教条主义等因素的消极作用中不断深入对马克思科学的、全面的认识,从而真正把其精髓溶化在共产党人的“血液”中。
在今天,面临国际国内复杂的情况和艰巨的任务,探索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来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21世纪,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又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当代水平。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着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在初始阶段,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各阶段的理论名称不同,但理论主题是一致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主题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认这一点,无论是发展理论还是推进实践都是十分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自身充分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形成起来的,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又不固守某些具体结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又重视吸纳人类其他优秀文明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又注重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灭的思想元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王瑞娟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领导全党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力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深入中国社会,具体调查和剖析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光辉著作。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毅然率领革命武装进军井冈山,为我党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从理论上论证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必然性,使革命的“星星之火”,日益“燎原”。毛泽东同志在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过程中,剖析了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1930 年,他在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概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时,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初具雏形。  
为了在全党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率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号召全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并且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一系列光辉著作,深刻揭露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认识根源,精辟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升华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他进一步概括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明确概念。接着,在《新民主主义论》这一著作中,提出了“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命题。1941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号召,从1942年开始,在延安和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党史学习。这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运动,大大提高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思想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已为全党所接受。“实事求是”就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这一思想路线的最简明、最精辟的概括。中国革命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一往无前,所向披靡,不久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  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日益中国化的过程。                 二  
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继续前进,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正是沿着这一科学轨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我们党规划了一条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并且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造性地形成了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正是沿着这一科学轨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用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续谱写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三    
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继续前进,关键是必须进一步提高党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学会运用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观察当今国际形势和我们国家与社会的命运,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  
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性工程之一。进行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必须掌握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伟大认识工具。毛泽东同志把党性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高度来认识,指出反科学和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斗争才会胜利。毛泽东同志把党性提到世界观的高度来认识,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指导党员进行正确的党性锻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条件。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必然要求,就是调查研究,熟悉实际。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熟练地卓有成效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中国,成功地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是和他对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环境的深入了解分不开的。毛泽东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多次号召中国共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眼睛向下,深入实际,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不但要懂得区内外、县内外、省内外,而且还要懂得国内外。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注意进行社会调查,注重读没有字的书。他在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把进行社会调查推进到了一个更加自觉和更加高级的阶段,无论是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时代,还是在战火纷飞、极端困难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者是在艰苦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漫长岁月,毛泽东都把深入实际、了解实际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全党分析形势、制定政策的前提条件。可见,只有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熟悉大量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坚持正确的途径。实践——理论——实践、个别——一般——个别、群众——领导——群众,是毛泽东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经验基础上阐明的三个著名公式。这三个公式,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哲学认识论的具体化,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途径的简明概括。  
实践——理论——实践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化。实事求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过程,即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辩证运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中,必然发生理论向实践和实践向理论的双向转化,理论和实践就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毛泽东正是依据理论与实践的这种质的规定,提出了实践——理论——实践的公式。前一个实践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初步实践;理论是指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而取得的新的认识,已经融合进符合中国情况的内容;后一个实践是用已初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实践就是在这种辩证运动中实现的。  
个别——一般——个别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工作方法原理的具体化。前一个个别是指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个别单位或个别方面的实践,概括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一般原理作为全面工作的指导;一般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个别方面的实践活动时总结出的一般理论,是结合的初步结晶;后一个个别是用已形成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其他个别方面的实践,进一步纠正、补充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辩证运动中开辟自己的道路的。  
群众——领导——群众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群众路线原理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必须落脚在中国的人民群众这个实践主体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有机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群众化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统一。在这里,领导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群众代表着中国的具体实践。在实践中实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也就是实现一般与个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也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综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因此,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沿着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  
作者简介:王瑞娟(1963—),女,山西临猗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会议推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会议责成他们从速组成政府机关,开始执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会议还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10月1日下午,首都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随即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