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介绍一下西班牙的一些城市
解答: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标志是一只站立着够苹果吃的熊。它地处海拔670米的山间盆地上,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之一。这里风光秀丽,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每年的晴天数居欧洲各大首都之首。
在古代,马德里不过是曼萨纳雷斯河畔的一个小村落,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先后在这里统治。马德里的名字来自于公元十世纪阿拉伯人在这里修建的要塞马吉里特。1083年,西班牙人把外来统治者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1562年,费利佩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往位于半岛心脏地带的战略要地马德里。当时这座城市只有3万居民,但是今天马德里已拥有人口近四百万,成为西班牙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
现在的马德里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西班牙工业总产值的10%来自这座首都的机器制造、化学工业、建筑、皮革及木材加工、食品等工业部门。自从 1851年马德里第一条铁路通车以来,马德里已同国内20多个城市以及世界各大城市通有飞机航线,西班牙的公路网以马德里为中心向全国各地延伸。地铁交通是马德里市内的主要交通方式,地铁总长约100公里,每天100万人次上下进出。
无数名胜古迹遍布马德里全城。1000多个凯旋门,3000多个广场,50座博物馆,这座1992年被评为“欧洲文化名城”的古城洋溢着浓烈的历史氛围。三个主要广场——太阳门广场、中心广场和西班牙广场之间的三角地带就是马德里的市中心。太阳门广场被称为西班牙的中心,在那里有一个标志,西班牙人以此为基点计算通往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里程。西班牙广场上有西班牙著名的塞万提斯纪念碑,纪念碑的一面是西班牙开国女王伊莎贝尔像以及象征平静的地中海和汹涌的大西洋的两个水池,另一面是享誉世界的堂吉河德和桑丘主仆铜像。哥伦布纪念碑树立在哥伦布广场,遥望远方的哥伦布雕像和他脚下三桅船形状的喷泉也是马德里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地女神广场上的雕塑“狮子战车”的形象也经常被用来标志马德里市,这个广场是著名球会皇家马德里球迷欢庆的地点。
随着近一二十年来旅游事业的发展,马德里除了新建了许多机关、商业大楼等以外,同时还新建了许多主要供外国旅游者休息的华丽饭店和旅馆。在新的建筑中,“欧洲门”无论在建筑上还是在美学上都令人叹服。两座对称的平行四边形塔楼分别坐落在高速路的两侧,向对方剧烈倾斜。这是为在马德里召开的欧盟会议兴建的建筑,显示出一种勇敢无畏的豪气。
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地中海沿岸,依山傍海,地势雄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门户,全市面积9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51万,若连同外围地区为400万,仅次于首都马德里,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其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但是本地的加泰罗尼亚语则在整个地区通用。巴塞罗那是加泰罗尼亚的港口城市,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和金融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有汽车、重型机械、化工、精密仪器、纺织等工业部门。巴塞罗那港还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集装箱集散码头,巴塞罗那港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年入港船只为8000艘(总吨位为4000万吨),年吞吐量为2000万吨。巴塞罗那比马德里更为古老,在西班牙的大部分历史上他都是比马德里更为重要的城市,先是西哥人的首都,后来是巴塞罗那有权势的诸伯爵的领地。1137年成为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联合王国的首府,此后变成一座极其富裕而显耀的城市。15世纪初期巴塞罗那及其所辖地区并入西班牙国,自那以后马德里与巴塞罗那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作为这个国家名列前茅的海港、商业中心和工业城市,巴塞罗那日益繁荣。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全国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省首府 。市区人口约170万。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城市依山傍海,背靠加泰罗尼亚山地东支的海岸山块。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237年迦太基人始建居民点,415年起为迦太基公国都城。11世纪逐渐兴建为西班牙最早的通商口岸。1503年建市。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和美洲殖民地的建立影响其商业地位 。19世纪西班牙工业开始发展,该城于1832年建立蒸汽机纺织工厂,成为全国工业最先进的城市,也是西班牙工人运动最早兴起的城市。
工业原以机械、纺织、印刷、食品等著称,尤以造船和纺织工业历史最为悠久,为全国最大的造船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化工、精密仪器、塑料等工业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5,是西班牙最大的工业中心。盛产葡萄酒,品种繁多,尤以陈年佳酿著称。有酒类博物馆。还有驰名世界的加泰罗尼亚蛋奶甜食和面食等名贵食品。市郊及其周围地区农业特别是地中海式水果园艺业颇为发达。全国最大的海港和重要的铁路航空枢纽。进出口贸易约占全国总额的40%以上。出口纺织品、船舶、化工原料、水果罐头等;进口机械、石油、棉花、谷物等。市内交通便利,建有地下铁道。
巴塞罗那城又是加泰罗尼亚文化的发祥地,同法国的文化和语言发展渊源颇深。有教会大学和加泰罗尼亚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市内多博物馆,有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20余所。是西班牙开办印刷所的第一个城市,也是欧洲发行报纸的第一个城市。每年10月举行的巴塞罗那国际音乐节为乐坛盛会。1992年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该城举行。旧城中心有13世纪开始营造的大教堂和中世纪的宫殿和房屋。
巴塞罗那实际上是两城合一城.老城有一个景色美丽的哥特区和许多建筑遗址,因为这里有不少令人难忘的灰色石头造的哥特区建筑物,包括壮观的大教堂.新城是城市规划的典范,有宽广的大道,两边树木成行,还有大广场.令人感兴趣的中世纪建筑物中有许多教堂和宫殿.巴塞罗那是一座优雅的城市,城郊斜坡缓缓向上连接周围的山丘.从附近的提比达波山和蒙特胡依西山坡上可以眺望城市极好的景色.远处是蒙特塞拉特山脉,山峰如针尖突起,著名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紧靠山腰.巴塞罗那市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最完美的城市,也是一所艺术家的殿堂,市内随处可见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高迪、米罗等人的遗作。
巴塞罗那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市内罗马城墙遗址、中世纪的古老宫殿和房屋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不少街道仍保留着石块铺砌的古老路面.建于14世纪的哥特式天主教大教堂位于老城中央.圣家族教堂是西班牙最大教堂.连接和平门广场和市中心加泰罗尼亚广场的兰布拉斯大街是著名的"花市大街".西班牙广场上的光明泉巧夺天工、色彩斑斓.西乌达德拉公园的喷泉、动物园、植物园及蒙特惠奇公园的层层瀑布闻名遐迩.巴塞罗那市内有现代艺术博物馆、弗雷德里克·马塞斯陈列馆、毕加索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等20多所博物馆.巴塞罗那大学有500多年的历史,自治大学和工艺学院亦十分著名.每年10月举行的国际音乐节是世界乐坛盛会,当地的萨尔达那园舞、吉他歌曲是世界著名的民间歌舞.每年4月的玫瑰花展和斗牛、国际博览会十分吸引人.这里的加泰罗尼亚甜食誉满全球。
巴塞罗那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 温和宜人,全年阳光明媚,鲜花盛开,不像马德里那样四季分明。冬季和初春几个月雨量大,但很少下雪,气温很少降至零度以下。宜人的气候、著名的金色海岸和充满浪漫色彩的人文环境,每年吸引数千万国外游客到此旅游休假。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收入是巴塞罗那市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巴塞罗那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地铁四通八达,公共汽车很少有拥挤现象,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乘车.巴塞罗那及其周围地区为体育活动提供很多方便.在市区或乘车几小时即到达的地方,人们可以打高尔夫球、打网球、游泳、滑水、驾帆船、打猎、钓鱼、骑马以及进行冬季活动.城里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包括歌剧、芭蕾舞和许多精彩的音乐会.本地的剧场上演戏剧、轻歌剧和音乐喜剧.电影很受欢迎,但多数影片是用西班牙语配音的.北美洲研究院每周放映一次英语电影,还有许多其他美术展览和音乐演出.
巴塞罗那市曾经承办过1888年和1929年两届世博会世博会,为城市的腾飞奠定了基础。1992年,巴塞罗那市又成功主办了第25届奥运会,更使巴塞罗那市名扬四海,使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了巴塞罗
塞维利亚
城市介绍
塞维利亚(西班牙语:Sevilla),是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都市人口约一百三十万,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有内河港口的城市。全市人口65万。 瓜达尔基维尔河从市中穿流而过,古市区的建筑仍然保留著几个世纪前摩尔人统治过的痕迹。塞维利亚曾是一个重要的港口,西班牙的船队从新大陆运来大批黄金、白银,经过塞维利亚转运往欧洲各地。
城市历史
塞维利亚城建于公元前43年。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占领。公元11世纪,摩尔人的一个部落在此建立独立王国,现存大部分古代建筑系该时期遗物.1248年,卡斯蒂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在“光复战争”中夺取该城,赶走摩尔人,从此塞城逐渐繁荣起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曾设有“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垄断着西班牙海外贸易,这是塞城的鼎盛时期。“交易之家”于1717年迁至加地斯后,18世纪以来塞城曾一度衰落。
1928年,瓜达尔维尔河经过疏整,塞维利亚市又恢复海外贸易。1992年在塞城曾举办过国际博览会。今天,它是西班牙南部经济、贸易、旅游和文化重镇,该市有汽车、机械等工业,塞维利亚大学也在这里。
名胜古迹
塞维利亚街道宽阔、美观、整洁,绿化较好。市内古迹颇多。
【大教堂】
1519年在原阿拉伯人清真寺废墟上重建而成,教堂的大尖塔高111.5米,游人可登至70米高处俯瞰全城。该塔今为塞城的象征。
【王宫】
原为阿拉伯城堡,十四至十六世纪卡斯蒂亚王国进行改修后作为国王的行宫。目前是塞维利亚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遗产。
早在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入侵塞维利亚时仅作为军事首领的寓所。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城堡得到大量扩建。尤其是西国王佩德罗一世收复塞维利亚后,在十四世纪中叶对王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但十八世纪因地震和火灾,大部分扩建的建筑被毁。
整个王宫具有阿拉伯、穆德哈尔和哥特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外部造型独特,内部装潢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王宫拥有数个别致的院落和厅室。尤其是卡洛斯五世和大使厅,布置富丽堂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西班牙广场】
为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所在地。整个建筑呈半圆形,外部用各种瓷砖镶嵌而成,代表原西班牙58个省。楼群周围有一条人工小护城河,上面建有数座小桥,气势不凡,别具一格。
【美术馆】
十六至十七世纪时,原为一修道院。从1838年起改为塞维利亚美术馆。该馆具有巴罗克式的建筑特点,共拥有20多个展厅。除雕塑外,展示了大量西班牙古典、现代作品。美术馆里的藏画件件是珍品,在西班牙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圣克鲁斯区】
原为犹太人居住区,至今是塞维利亚市最具特色和最别致的住宅区。该区的房屋均用石灰粉刷成白色。条条小巷错落有致,十分幽静;各家窗台上栽有花草,一年四季,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游人所至,如入画境。
【黄金塔】
建于1220年,为阿拉伯风格的堡垒形建筑。这里曾是贮存黄金的金库,当年从拉美回来的船只在这里卸下黄金上缴王室。
帕 尔 马(Palma)
帕尔马市位于马略卡岛西部海岸,面积为209平方公里,人口为32.5万。
早在公元前一三00——一000年,便有人在这里集体居住。公元前一二三年巴利阿里群岛并入罗马帝国。在九世纪至十三世纪阿拉伯人占领期间,帕尔马市即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城市规模。一二二九年,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从阿拉伯人手里得到该城,此后便以哥特式风格对城市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中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在城市老区又兴建了不少宫殿。一七一五年,马略卡失去了王国的地位,“马略卡人的城市”从此被称为帕尔马。十九世纪至本世纪初,城内古建筑毁坏严重。本世纪来,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旅馆、住宅及其它现代化建筑增加迅猛,目前,城市仍处于扩建之中。市内教堂、寺院、城堡等文物古迹甚多,海滩平缓干净,海水清洁,是西班牙的最重要旅游胜地之一。
【贝尔围尔(BELLVER)城堡】距帕尔马市中心3公里,高于海平面112.6米,虎踞马略卡海湾和岛屿之上。一三00年海梅二世国王下令修建,70名固定工人、许多妇女及国王的奴隶参加修建,工程持续9年多。十四世纪末曾是胡安二世国王的居住之地,此后常有许多王亲贵族、外国元首等在此驻足,其中包括现在的西班牙国王和索菲娅王后。一七一七年改为军事监狱。一八0二至一八0八年间,卡洛斯四世统治期间的财政大臣霍维亚诺斯曾被关押在这里。一八二一年还曾临时成为制币厂。一九三一年,国家将城堡的建筑及其周围的树林转让给帕尔马市政府,城堡遂成为该市历史博物馆及德斯布伊格古典雕塑博物馆。帕尔马市政府的许多文化、隆重礼仪活动也常在此举行。
【马略卡皇家卡尔特会修道院】皇家卡尔特会修道院位于马略卡岛巴利德莫沙镇的埃斯普约尔山丘上。最初,海梅二世国王于一三二一年下令修建桑乔国王王宫。一三九九年仁慈的马丁国王在宫内修建了巴利德莫沙皇家修道院,并把它转让给了圣布鲁诺的僧侣们。现在的修道院已不是最原始的,院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玛丽娅殿建于十六世纪初,教堂建于一七三七年,其风格为新古典式。内部装修由一些著名艺术家和工匠联合完成。一八三八年,随着修道院改为私人所有,僧侣们便不再住在这里。〖禅房〗修道院内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是早先僧侣们住的禅房。每套禅房都由三个宽敞、通风的房间组成,分别用于工作、祈祷和休息。禅房外面都有梯田状的菜园,灌溉设备齐全,水源充足,僧侣们在这里种植蔬菜和水果。〖肖邦故居〗一八三八和一八三九年间的冬天,肖邦和他的情人、法国作家奥罗瑞?杜篷及她的两个儿子一起来到了卡尔特会修道院。在这里停留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尽管肖邦的身体欠佳,但他们还是整天勤奋工作,杜篷完成了一部小说的创作,肖邦则谱写了《第二叙事曲》、《两个波兰女子》、和《马祖卡第二乐章》等著名的曲子。在他们住过的2号和4号禅房内,陈列着肖邦使用过的钢琴、创作的乐谱、一些个人用品以及博雷利?尼科劳创作的肖邦的头像。〖桑乔国王王宫〗王宫是修道院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一部分,宫内装璜富丽,家具考究,并富有民族特色。王宫宅第内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哥特式风格的防御塔,该塔是为了抵御阿尔及利亚海盗的不断侵扰而于一五五五年修建的。
格 拉 纳 达(Granada)
格拉纳达位于内华达山脉北麓,风景如画,建筑多姿多彩。特别是那些阿拉伯式建筑使这座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城市风格别具一格。
格拉纳达市是同名省的省府所在地,大学及天主教组织集中于此,城市被达罗河划为两部分,河水从地下穿过城市中央,左侧为阿拉巴辛老区,阿兰布拉宫便屹立在那里。格拉纳达是座历史名城,公元前五世纪便有人居住,先后被西哥特人、阿拉伯人,摩洛哥人统治过。十三世纪中叶,巴勒斯坦的拿撒勒国王穆罕默德一世建立了格拉纳达王国,在这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格拉纳达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伊斯兰教在伊比利亚半岛统治中心。公元十五世纪,西班牙爆发了推翻伊斯兰教统治的光复运动。当时最强大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同伊斯兰王国交战。1490年费尔南德国王率五万大军南征。1492年格拉纳达的最后一个国王才向天主教国王交出了城门钥匙,摩尔王朝覆灭,西班牙获得了独立和统一,而此后格拉纳达的经济和历史地位也很快下降。十七世纪一位名叫阿丰索?卡诺的格拉纳达画家、雕刻家兼建筑师在美化城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使格拉纳达具备了独树一帜的风貌。
【阿兰布拉宫】在格拉纳达市东南部的太阳山脊上,俯卧着这个当年阿拉伯国王的宫殿建筑群,它主要是在尤素夫一世(1333-1354)激起儿子穆罕默德五世时期建造的,它和其西部穆罕默德一世1238年修建的部分设施建成一片,牢固的塔楼,结实的大门,既构成了宫廷式的庭院,又成为一个强大的堡垒。也许是因为建筑中使用了发红的石料,因而又被称为“红宫”。红宫依山做基,就岩起屋,有凌空欲飞之势。殿宇亭阁鳞次栉比,各有特色。正殿豪华无比,它由三个反映阿拉伯殿特色的院子及建筑组成,其核心部分用来办理司法和公共事务,还有两部分分别是国王御座和私人住宅所在地。除此之外还有大使厅、御花园、化妆室、浴室等。
【王子公园】与红宫相连的是王子公园。这是一座阿拉伯式庭院,院内亭台楼阁,曲廊通幽,景物深远,层次分明。此外,有各种形状的水池喷出无数条水柱,在阳光照耀下碰撞出无数莹润的珍珠。院内繁花绿树,百鸟啼鸣,另人心旷神怡。
【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完全用大理石砌成。外形庄严肃穆,殿内富丽堂皇,耀眼夺目。四周有精美的浮雕,塑像和油画。地下室是小教堂,正中安放着天主教国王和王后的遗骨,棺柩上有两人的石像,雕工精细,完美动人。灵柩上方有一组为他们歌功颂德的大型浮雕。其中有一块碑文记述了他们打败阿拉伯人,统一西班牙的丰功伟绩。
梅 里 达(Mérida)
梅里达埃斯特列马杜拉自治区首府所在地,人口约5.2万人,是西班牙最漂亮的古罗马式的城市之一,由当时的罗马人在其战略要道上所建。由于其杰出的建筑工艺,一些古罗马建筑经历了大自然的长期严峻考验,较好地保留至今,成为人类依然可以共享的宝贵遗产。
公元前一世纪末,受罗马帝王奥克塔维奥?奥古斯托之命,古罗马军队进驻梅里达城。罗马人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后,把这里划分为三个省,梅里达为卢西塔尼亚省省府。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梅里达是极为重要的司法、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公元五世纪,斯维汇人把梅里达作为其王国的首都,此后,西哥特人由相继在这里定都,因此梅里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一直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阿拉伯人占领半岛后,梅里达逐渐衰落。1230年阿丰索九世征服梅里达。在天主教国王统治期间,梅里达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开始得到恢复。由于与葡萄牙接壤,在奥地利和波旁王朝统治期间,梅里达经常处于兵家争夺之中。法国入侵西班牙后,梅里达丢失了很大一部分历史和艺术财富。本世纪以来,梅里达成为铁路运输中心,工业和服务业逐步发展。八十年代,梅里达被定为埃斯特列马杜拉自治区首府,城市基本建设大为改善。由于由丰富的历史遗迹,旅游业发展很快。该市正在申请联合国授予人类遗产保护城市。
主要名胜古迹有:
【古罗马剧院】建于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纪,当时能容纳六千名观众,其阶梯形座位共份三层,从观众选择座位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住在梅里达城的罗马人的社会等级。在阶梯形的座位前是一个半圆形的乐坛,舞台后是两排大理石柱廊,后面还有一些演员们使用的附属建筑。古罗马剧院现在已成为梅里达的象征,是游客参观最多的名胜古迹。
【古罗马竞技场】公元前8年落成,位于古罗马剧院对面,可容纳14000名观众,主要用于决斗士表演和斗兽。竞技及斗兽表演在中央的椭圆形沙场上进行。竞技场的东、南、北部各有一个大门与场外相通,其地上铺有沙子。在南北两端设有决斗士使用的房间和圈兽的地方。竞技场设有若干出入口在阶梯形座位底部设有评判台。
【古罗马博物馆】是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最重要的一个,1986年建成设计和建筑由西班牙建筑学家拉斐尔?莫内奥?瓦利埃斯完成。根据博物馆本身的用途,莫内奥把转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仿照古罗马传统建筑风格,采用了拱形建筑手法,并利用玻璃作屋顶,达到了利用自然光作室内照明的良好效果。
【迪亚娜寺】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是一个长方形建筑,为柱形构架,主要用于朝拜罗马帝国,由于杰出的建筑工艺,该寺是梅里达城内幸存的古罗马时期的唯一宗教建筑。
科 尔 多 瓦 (Córdoba)
科尔多瓦人口:28万5千人。是马布德拉曼一世所建立的科尔多瓦王国首都,迄11世纪初为止是伊斯兰教主要都市之一,当时市内清真寺林立,高达数百,文化灿烂辉煌,盛极一时。现在为工业城市,并且是附近小麦、橄榄、葡萄等农产品的集散地。
主要景点:
[清真寺]
8世纪中叶开始动工,其规模仅次于麦加的阿卡巴大寺院,成为伊斯兰教中心,据说当时可以一次容纳2万多信徒。数世纪后,卡洛斯五世在寺院的中央设置了文艺复兴式的教堂,从而形成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存的一种特殊气氛的建筑物。进入了以穆德哈尔样式的雕刻所构成的「免罪之门」(Puerta del Perdón),就是「橘院」(Patio de los Naranjos)了。经过这里的橘子树与椰子树,再进去便是「椰树枝之门」(Puerta de las Palmas),内部林立着数百根以大理石及花岗岩做成的圆柱,支持着粗大的红色线条纹彩的拱门,构成一种幻想空间。
[阿尔卡萨城](Alcázar)
14世纪将之改建。美丽的毛萨拉伯(Mozárabe)形式的庭园颇值一看。
[犹太人区](Barrio de la Judería)
安达路西亚独特的狭窄街道,那白墙的房屋,各家美丽的院子,任何人都会为之陶醉。绘画的磁砖、喷水池、观叶树与花木的盆景、铁栏杆,每样都装饰得十全十美。在此附近有一所陈列著名斗牛士马诺列德遗物的斗牛博物馆(Museo Taurino),院子的周围排列着El Zoco(摩洛哥集市)的民艺店,以及14世纪具有穆德哈尔风格的犹太教教会。
托 莱 多(Toledo)
托莱多位于马德里以南70公里处,是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首府和托莱多省会,人口约5万。塔霍河环抱着半个城市。托莱多为欧洲历史名城,公元前一九二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五二七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并在该城定都。公元七一一年被阿拉伯人攻陷。一0八五年阿方索六世收复托莱多,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首府和全国主教中心。一五六一年费利佩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从此衰弱。
【比萨格拉门】是托莱多城的正门,建于十六世纪中叶。门上刻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王徽,前后门之间为兵器院,院内竖有卡洛斯一世塑像,墙上刻有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给托莱多城的题辞:“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太阳门】建于十四世纪,是西班牙最气派、最精美的阿拉伯风格建筑。门上刻有太阳和月亮图案。十六世纪,马蹄形的拱门之上增设一个圆形装饰,其中含有一个三角形雕刻,主题是圣伊尔德方索领受圣职。多年后两侧加画了日、月,约200年前此门由“铁匠铺门”更名为“太阳门”。
【大教堂】建于一二二七至一四九三年,内部装饰完成于十八世纪。主体建筑为哥特式风格,内部装璜吸收了穆德哈尔等艺术特点,可以说这是一座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庞大建筑群,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重17. 5吨的大钟。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着。主堂周围有22个小祠堂。〖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唱诗班的两排座椅是西班牙木雕艺术的瑰宝,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下排为哥特式,两种风格水乳交融。上排座椅上方刻着圣人像,下排座椅上方的雕刻则表现了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圣器室〗原为教堂圣器室,现为绘画珍品陈列处。陈列着格雷科、戈雅、潘多哈、巴萨诺、莫拉雷斯等人的油画。顶棚上的巨大油画由卢卡斯?霍尔丹所作。
【圣多美教堂】是十四世纪住托莱多的阿拉伯人所建的穆德哈尔风格的建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教内珍藏了西班牙著名画家格雷科的表作--《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此画被公认为世界名画之一,是1586年圣多美教堂的神父委托格雷所作,以纪念已经死去200年、并曾为教会捐献过大笔资金的托莱多贵族奥尔加斯伯爵。该画明显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喻天堂,下喻人间,把当时最显赫的贵族、教士及社会名流均列在其内,画家的儿子也在其中。画面上十六世纪的人物居然出现在十四世纪的葬礼中,画家的笔触颇令人费解,显示出画家的绝技。
参考文献:http://www.tpbjc.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1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