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如何提高学语文的兴趣

男孩,十五岁,不爱看书,语文成绩不好,其他成绩都很好,怎么能让他爱上看书,学好语文

解答: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就学生的个性倾向来看,兴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感,有兴趣才能发展能力。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成绩就越好。所以应该激发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至关生要的课题。

究竟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一、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激发兴趣

一些教师上课时不注意方法,特别是不注意感情,上课精神萎靡不振,语言枯燥乏味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哪里有学习的兴趣,哪能有激情!他们怎么会体会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呢?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必须进行感情的交流。如果一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用真挚动人的思想感情,不能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欲求的气氛,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体验某种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决不会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结合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把语文深邃想、精辟见解、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带着浓烈的感情去教,让学生阅读、思考;增强学习自然就成为乐意接受的事情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情感和作品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其作用是显而易见。

二、创设情境、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不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教师用热情、用激情去叩开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演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难道教师上课就不应该注意自己的表情吗?教师应该用“情”去上课,课才会生动,才能创设出一种情境,展示一种氛围,课堂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融洽的气氛,学生就会自觉进入角色,共同构筑亮丽的画面的一个景点。

三、精要点点拨、见解独到,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目前,各科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仍然存在教师在起主导作用。“讲课”仍然离不开教师的讲。在教学中我们不妨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吧。我们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学解决问题过程叫“画龙”,把教师要点拨、深入发展的叫“点睛”。“画龙”要大量工作,龙身的绘制可以多姿多彩,万千变化,但无睛,它就不是真龙,是不是活的还很难说,所以离不开老师的“点睛”之语。

四、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有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求欲望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学习率成倍的提高。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的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