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北周宣帝是一昏君吗?

解答:

北周宣帝的确是一昏君.

北朝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宣帝父亲)时代,此人神武过人,沉毅有智,莫测高深。同时,还崇尚节俭,并亲掌万机,平灭北齐高氏。破齐以后,又降服突厥,进攻南朝,从当时周朝的气势来看,一两年时间内,天下统一很快就要成为事实。
  然而,天妒英才,宇文邕北伐路上忽遇暴疾,死在兵车之上,终年才三十六岁。遗诏,太子宇文赟袭统大宝。
  宇文赟即位不到二十岁,史书上所称的“周天元”周宣帝,袭位两年多时间,把武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好河山折腾得烟雾四罩,民不聊生,言所难言!
  周武帝活着的时候,对几个儿子约束很严,尤其是对好酒好色的太子宇文赟。。
  史称:“宣帝初立,即逞奢欲。”周武帝的巨大棺材还摆放于宫中,未及入敛,宇文赟脸上不仅丝毫没有死了亲爹的愁容,还自抚着脚上的杖痕,大声对着武帝的棺材叫骂:“死得太晚了!”
  一转身,这位新皇帝马上把武帝的嫔妃宫女叫到面前,排队阅视,模样俊俏的都一一纳为自己的后宫。封建时代,伦常严谨,即使周武帝的嫔妃比宇文赟的还要年轻,辈分上讲仍是母辈,太妃级的人物,这位新皇帝全然不顾这些帝王礼仪,拥着那些年轻的后妈们共入花闱,春风遍度。
  此外,他当皇帝后下的第一道行政命今就是破格提升他当太子时一直为他出谋划策的吏部下大夫郑译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委以朝政。(正是这位郑译,两年后宇文赟一死就投靠杨坚,矫诏宣杨坚入朝辅政,帮助杨坚篡周立下首功。)
  宇文赟帝座刚刚坐稳,马上就诛杀了他的叔父、功高德茂的齐王宇文宪。
  宇文赟当太子时周围有硕儒指导,读书很多,对汉族的典籍很有研究。按理说这位青年皇帝天资不低,但偏偏只知断文取义,只尚浮皮表面的东西。他上台后不久就大会群臣,规定大家都按古制穿上汉魏衣冠,峨冠云带,博领大袖,飘然欲仙,好看是好看,但实用性肯定不如他父亲周武帝在世时的窄紧胡服实用。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乱世之中占了不少先机,宇文赟一反其道,采用汉魏朝仪,华而不实。当然,他身死以后,那位老丈人杨坚建立隋朝,由“胡”变“汉”的过程倒为他本人先完成了大半。
  刚继位时,宇文赟又认为周武帝的《刑书要制》里刑罚太残酷,便下旨废除。为了收买人心,又大赦囚犯,一时间盗贼们纷纷从牢里跑出来,为患乡里。见到国家量刑减轻,周围人也纷纷“以身试法”,社会一片混乱。南北朝时期四分五裂,群雄环立,所谓“乱世用重典”,周武帝的刑法应该是必要的。宇文赟年轻小伙子不懂事,按书本治国,不知变通,不谙时事,一时间搞得自己下不来台。加之他本人又“奢淫多过失”,为了慑服臣下,又颁布新法《刑经圣制》,上演祭天告地行新法的把戏,刑罚比周武帝时更重,臣下人民小有过失,马上就会被砍头且灭家。
  古人父母死后,起码要居丧三年,不能听音乐,不可嘻笑,还要穿朴素无装饰的衣服。宇文赟全然不顾这些丧仪。他天天在殿前观看歌舞表演,其宠臣郑译又把被周国灭掉的北齐末帝高纬的歌舞班子重新组织起来,招致殿前,号称“鱼龙百戏”,包括舞龙,侏儒搞笑,说相声,山车攻战,巨象游巡,拔河表演,杀马,剥驴皮等等奇异怪端,日以继夜,忙个不停。又在后宫聚集无数美女,增置了无数千奇百怪的嫔妃位号,连周国写起居注的史官也记录不下那么多名号;宇文赟沉湎酒色,整月地在宫内嬉乐,大臣奏事都由宦官处置,乱七八糟。
  继位不到一年,为了过一过当“太上皇”的瘾,才二十一岁的宇文赟传位给七岁的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所居住的宫殿称“天台”。他又戴上有二十四毓的冠冕,车服旗鼓比古代帝王都多加一倍,对旧礼古仪随意变更,对臣下讲话时也不称“朕”,自称“天”,妄自尊大,吃饭时用典籍中记载的樽、彝、珪、瓒等古怪的东西装载饮食。他自己还戴个高高的“通天冠”,加上金蝉做的饰物,斜佩夸张的大授带,可以说是古代帝王中喜欢奇装异服的佼佼者了。大臣见他之前,都被要求斋戒三日,清身一日,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干干净净才能上殿。
  周天元宇文赟还爱捶打臣下,而且打人也有“定制”,以一百二十杖为度,称为“天杖”,后来又翻倍,加至二百四,即使被宠幸的皇后、妃、嫔等众多美女也不能幸免,且喜怒无常,想打谁就打谁。
  虽然小皇帝荒唐,周朝的国力和战斗力并不弱。众大臣齐心合力,攻下敌国南朝陈国的寿阳、黄城、广陵等地,江北之地尽皆入周。为了庆祝胜利,宇文赟在富丽堂皇的正武殿大集百官,又让宫人、内外命妇集体参加仪式,大张伎乐。为了搞笑开心,又弄了一帮“胡人”大冬天光着膀子在庭院里四处游走,装作要饭花子乞寒衣,皇帝自己和众大臣及宫人齐操家伙,用冷水乱浇乱泼,看见那些“胡人”被冰凉的冷水激得四处乱跳乱叫,众人齐声大笑不已。
  玩完这些后,他又忽然巡幸洛阳。而且,皇帝本人亲自驾着驿马,日行三百里,风驰电掣。(当时的这个速度,大概能相当于今日开车时速300公里。)倒霉的是他的四个皇后,皆被命令紧随他之后并驾齐驱,文武侍卫都心惊胆战,稍有不如意就会遭受谴斥,并会挨皇帝自定的以一百二十为一回的“天杖”。一路之上,人马顿仆,旌旗散乱,很像是大败退慌忙逃命的景象。
  估计是游戏过度,纵酒荒淫,加上寒热不适,宇文赟回宫后不久就重病不起,几天后撒手西归,亡年二十二岁。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回顾这段历史事实时,认为周朝武帝宇文邕的政绩虽洋溢于史册,但其穷兵黩武已使民心背离。加之天元皇帝两年多穷奢极欲,两代君王皆忘记以德治国,致使老少两位皇帝尸骨未寒而宗社已移。细细思之,结果似乎也都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