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求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资料!

我上网搜了很久很久了,可就是找不到研究生导师的相关资料!眼看考研一天天走近了,请求心明眼快的朋友帮我一下吧!大恩不言谢!

解答:

新闻学 马艺
男,1951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新闻学授权点学科带头人、天津地方新闻史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机构兼职: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新闻与宣传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197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教。1978年至1979年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0年本校恢复建立新闻专业,同年9月调入新闻专业任教。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1987年任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主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天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天津市新闻学会理事。1994年至1995年间,取得国家EPT出国人员外语考试合格后,赴日本国基督教大学任教。1995年10月晋升副教授。2000年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2001年晋升教授。2003年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任副院长。2007年被评为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一、出版著作、教材
1.《中国新闻传播史论》(40万字),新华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2.《天津新闻传播史纲要》(26万字),天津哲学社会科学政府研究项目,新华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3.《中国当代新闻传播史论稿》(22万字),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
4.《中国新闻报刊史简论》(21万字),新华出版社1995年出版(2000年荣获天津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5.《广告法规与管理》(27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任主编。
6.《中国新闻史》(古、近代部分)(25万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出版(与全国14所新闻院校合编)。
7.《中国现代新闻史》(36万字),新华出版社1996年出版(与全国18所新闻院校编写)。
8.《全国好新闻荟萃》(31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与《河北日报》社编写)。
9.《公共关系》(28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出版(与天津政治管理学院编写,任副主编)。

二、代表性论文
已在学术刊物(包括论文集)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目录为:
1.《“和谐”的隐患:转型期中国社会公众二元分野下的舆论生态问题》(15000字),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论集》第19辑,2007年(复刊号)
2. 《依托传统凝聚“核心竞争力”融汇创新绘制“城市名片”》——《今晚报》传播策略评析(6500字),载《新闻大学》2007年春季1总第91期
3.《电视民生新闻的话语建构》(4000字),载《新闻战线》2007年第2期
4.《情到深处品自高》——谈穆青同志的深入采访作风,5000字,载《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1期
5.《试论党报在竞争中如何增强舆论影响力》(5000字),人民共和国首届党报论坛2006年卷,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危机事件情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二维矩阵模型》(7000字),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1期
7.《借水行舟也无妨》——论经济报道的大众化视角(5000字),载《新闻知识》2005年第3期
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晋察冀日报〉关于欧战胜利的报道》(5000字),载《新闻写作》2005年12期
9.《建立新闻评价体系 完善质量考核标准》(4500字),载《新闻战线》2005年第3期
10.《现阶段党报如何加强指导性的理论思考》(5000字),人民共和国首届党报论坛2004年卷,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1.《论王韬新闻言论的思想内容及特征》(7200字),载《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2.《论王韬的报刊言论及其历史贡献》(7500字),载《军事记者》2002年第8期
13.《媒体联姻应对国际新闻竞争》(4500字),载《中国出版》2001年8期
14.《中国报刊争论的前驱》——谈王韬报刊政论的思想意识(6500字),载《历史教学》2001年第7期
15.《电视新闻制作手段应创新》(4000字),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6月
16.《简述潘梓年对<新华日报>的历史贡献》(10000字),载《新闻大学》2000年3期
17.《潘梓年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7000字),载《天津师大学报》2000年3期
18.《通讯、报告文学写作模式的变革及其思考》(7000字合作),载《新闻大学》1991年总字27期
19.《王韬<普法战纪>的写作文体》(3000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资料》总字37辑1988年
20.《谈谈王韬的<普法战纪>》(3500字),载《天津师大学报》1986年5期
21.《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所起的领导作用》(9000字),载《天津师大学报》1984年
另外,多年来在《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天津工人日报》等全国报纸和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通讯、杂感、游记、散文等文体的文章。在日本任教期间撰写了《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3万字),在国内刊物上发表。

三、成果获奖
1.2000年,《中国新闻报刊史简论》一书,荣获天津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2.《试论穆青同志的深入采访作风》一文,荣获天津市第五届新闻理论学术论文研讨会一等奖。
3.《论新闻指导性的双向功能与记者的责任意识》一文,荣获天津市第三届新闻理论学术论文研讨会三等奖。
4.《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舆论导向的再思考》一文,荣获天津市第三届新闻理论学术论文研讨会二等奖。

四、科研立项
1.1998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新闻传播史研究”已完成。
2.2002年主持天津市社会科学政府研究项目,“天津新闻传播史研究” 已完成。
3.2006年主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新闻传播史研究”进行中。
另外,与他人合作参加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

五、开设课程
1.开设本科生课程: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概论、媒介管理、报纸编辑学、广告管理与法规、中国名记者研究。
2.开设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中外传播史研究、中国当代新闻改革研究等。

六、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当代新闻改革


传播学 刘卫东
男, 1954年12月26日生于天津市
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至198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系学习,师从学界泰斗甘惜分先生
1983年始在天津师范大学及南开大学任教,讲授传播学、新闻学、新闻法学等课程
期间于1995年至1997年在《天津日报》文化部兼做夜班版面编辑,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监制,在“1386频道”做“早新闻”编辑
1995年晋升副教授,同年5月任中文系副主任
1999年晋升教授,任文学院副院长
2003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任院长

主要职务及社会兼职: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院长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主任
天津师范大学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学科带头人
学校重点学科——传播学学科带头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85”基地驻所研究员、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兼职博士生导师、教授;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兼职教授;
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政府学位委员会成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传播学分会理事;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宣传与传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二、出版论著、教材
(一)论著、教材
1.?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国家级教材《新闻学概

论》中撰写“新闻法制”一章。
2.《新闻理论与实践》,20万字,独立完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出版。
3.《新闻传播学概论》,27.6万字,独立完成。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2002年获天津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信息论与新闻》,11万字,独立完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获天津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新闻摄影基础》,13.5万字,第一作者,负责全书大部分内容撰写及统稿工作。天津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6.《传播道德论》,26万字,参编作者之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该书为国家“九五”哲学社会学重点项目成果,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7.《新闻传播心理学概论》,20万字,参编,该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出版。
8.《报道与论译》,35万字,参编作者,完成“编辑学概论”部分,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
9.《当代新闻学》,36万字,参编作者之一,完成“新闻人才学”部分,长征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
(二)辞书:
10.《企业公共关系实用辞典》,全书80万字,参加全书统稿工作,作为编委完成“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原理”部分,共9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11.《中国市场经济大辞典》,全书210万字,作为编委撰写其中“企业文化与公共关系”部分,共5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三、近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建设的方法论问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1期
2.“新中国新闻教育五十年”,《中国新闻年鉴》2000年版
3.“全球化:华夏文明发展的新机遇”,《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3期
4.“新世纪新闻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新闻年鉴》2001年版
5.“非语言符号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运用”,《名牌之路---广播电视论文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出版
6.“新闻传播效果的多维观照”,《现代视听》2000年第1期
7.“全球化视野下华夏文化传播的历史定位”,《新闻春秋---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8.“新闻采访主体角色误区分析”,《新闻知识》2005年第4期
9.“浅析《中国人》栏目中人物纪录片的叙事风格”,《电视研究》2004年专刊
10.“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与党报指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人民共和国党报
论坛2004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11.“面对内容产业:电视资料管理的创新意识”,《论传媒改革与发展》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2.“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新闻知识》2004年5期
13.“社会转型与风险文化视野下党报的重大使命”,《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5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14.“解读现代传媒蕴涵的人文理想”,(合作完成)《新闻知识》2005年
第10期
15. “中国社会双重转型下的传媒文化责任”,《南开大学学报》2006年
第2期
16. “传媒制动:掌控社会危机的终端对策”,第九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2006年4月河北大学
17. “国家信息安全与广电媒体的社会文化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4期
18. “博客·播客·沃客——个人传播时代的反思”,《天津广播电视》2006年第5期
19. “理论转型与党报宣传创新”,《第三届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
20.“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多维观照”,《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12期
21.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电视媒介生存”,《现代传播》,2007年第3期
22. “传播技术变迁: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思考”,第五届世界华夏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会议,(2007.台北)
23. “风险文化视野下的传播制度建设”,全球传播学会:全球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论坛(2007.上海大学)
24.“网络广播电视管理的制度建设”,《天津广播电视》,2007年12期
25. “把握党报文化创新发展新脉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四届年会主题报告,(2007.中国传媒大学)。
26. “时代新起点上的文化传播创新”,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科研项目报告(2007年10月)

四、成果获奖

教学:
2001年被评为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2003年天津师范大学首届“名师”;
2005年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届“名师”;
2006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
主讲《新闻传播概论》荣获“2005年度天津市市级精品课程”。

科研:

两部著作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有多篇论文分别获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一等奖(一篇),全国传播学会二等奖(一篇),天津市新闻学会二等奖(二篇)及三等奖多篇。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届科研奖;
天津师范大学第三届科研奖。



五、科研立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横向课题一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教材9部,辞书2部;
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六、开设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闻理论、新闻法规与媒介自律

七、研究方向

传播理论、大众传播与社会进步、新闻理论、政治文化传播

孙瑞祥,男,195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应用新闻传播学方向学术带头人。1982年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本科毕业,文学学士。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教委会主席。
学术机构兼职:中国传播学会会员,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秀广告作品IAI年鉴奖评委。中国高教学会公关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新闻与宣传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一、出版论著、教材:

1、《广告策划创意学》(主编,天津市高校“十五”教材规划项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第二作者,天津市“十五”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3、《新闻传播与当代社会——一种传播社会学理论视阈》(独立完成,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出版。
4、《广告法规与管理》(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5、《广告策划与创意原理》(独立完成),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出版。
6、《公共关系学》(参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出版。
7、《语言的魔力》(第一作者),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二、代表性论文:

已在学术刊物(包括论文集)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目录为:
1、《广告文化·媒介素养·职业道德----广告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断想》,《现代广告》(学术刊)2007年第7期ISSN1007-2888
2、《新闻学专业建设散论》,《探索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ISBN978-7-80563-429-6
3、《广告文化·媒介素养·职业道德》,《探索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ISBN978-7-80563-429-6
4、《双重风险下的社会问题报道思考》,《探索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ISBN978-7-80563-429-6
5、《新闻报料人:群众性利益表达渠道的拓展》,载《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ISBN978-7-81085-943-1
6、《新闻教育面对信息文明挑战的思考》,(第二作者),载《2006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年鉴社2006年10月出版
7、《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社会问题报道研究》(第一作者),载郑保卫主编《冲突·融合: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新华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ISBN7-5011-7531-4
8、《与时俱进的品格:当代广告观念的嬗变》,载丁俊杰、董立津主编《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与出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ISBN7-81085-706-1/K706
9、《和谐与冲突:社会问题报道思考》,载《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5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ISBN7-81085-681-2/K681
10、《科学素养教育大众化与传媒责任》,载《科学新闻·学术专刊》2006年第2期CN11—3958/C;ISSN1671—6582
11、《消费社会与品牌价值观》,载丁俊杰、董立津主编《品牌——企业核心价值的开发》,中国工商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ISBN 7-80215-012-4/F.533
12、《学习型社会:科学素养教育与党报科学传播能力》,载《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ISBN 7-81085-435-6/K.246
13、《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与实现途径》(第二作者),载《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第6期ISSN1009-2498
14、《为中国公益广告传播发展鼓与呼》,载方汉奇主编《世界新闻传播100年》(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ISBN7-300-05232-0
15、《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ISSN1671—1106
16、《科学的受众调查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
17、《主流媒体社会动员和舆论引导能力的生动展示》,载《新闻战线》2003年第8期
18、《语境化:大众文化研究的一个理论问题》(第二作者),载《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年第3期
19、《对传播技术作用力的社会学认识》,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20、《中国大陆当代广告观念的嬗变》,载《营销·传播·广告新论》(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21、《大众传播与科学精神》,载《科学新闻·学术专刊》2001年第4期
22、《“以德治国”与广告伦理》,载《新闻战线》2001年第5期
23、《繁荣公益广告事业的对策》,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第2期
24、《对广告语创意的几点思考》,载《新闻大学》1999年冬季号
25、《试论新闻观念与采访意识的时代特征》,载《文化·传播·教育》(论文集),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6、《广告创意原则三论》,载《中国记者》1996年第8期

三、成果获奖:

1、2007年,获天津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2、2006年,《新闻传播与当代社会——一种传播社会学理论视阈》一书,获天津市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6年,“广告策划创意学”课程,获天津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4、2005年,《科学素养教育大众化与传媒责任》一文,获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评奖“一等奖”。
5、2004年,《“传播社会学”新课程的理论构建与教材建设》项目,获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6、2001年,《大众传播与科学精神》一文,获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评奖“二等奖”。
7、2000年,《试论新闻观念与采访意识的时代特征》一文,获天津市第五届新闻理论学术论文评奖“一等奖”。
8、2000年,获天津师范大学第三届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
9、1999年,《广告策划与创意原理》一书,获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

四、科研立项:

1、2007年主持完成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新形势下的社会问题报道研究” (系列论文)。
2、2006年独立完成天津师范大学21世纪初教改项目:《“广告文化传播学”新课程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系列论文)。
3、合作承担2005年度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党报与国家信息文化安全研究”。
4、2006年主持完成天津市高校“十五”教材规划项目:《广告策划创意学》(主编)。
5、2005年合作完成天津市“十五”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专著)。
6、2003年独立完成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规划项目:“传播社会学视阈中的新闻传播与当代社会研究”(专著)。
7、2001年独立完成天津市教委社科项目:“现代广告创意观念与方法”(系列论文)。

五、开设课程:

1、开设本科生课程:《新闻采访学》、《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创意学》、《传播社会学》、《大众文化传播研究》、《新闻报道研究》。
2、开设传播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应用传播研究》、《传播社会学专题研究》、《传播学经典作品研读》。

六、三级学科研究方向:

传播社会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广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