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考
关于中考中的课外阅读的有关题目,和复习重点说一下,比如三国,水浒等。。。。。
解答:
一
课外文学名著的考查成了新课程中考的一项新内容,我们要认真研究考什么、怎么考,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是否读了名著、读得怎么样,避免不读名著就可得分的现象出现。
综观近两年中考课外文学名著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填空题
例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对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的深深感慨和怀念。这位政治家、军事家几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词,有关他的故事,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等。
例2:回顾所读名著,按要求答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第31章,叙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
例3:(1)《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请用《水浒传》中人物的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___________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例4: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黑怪。( )
(二)选择题
例: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弗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吝不相同,但在“义”这一
点上却是共同的。晃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三)简答题
例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年来,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收获不小,体会很多,你一定愿意将你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吧。请将你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要谈谈你推荐的理由。
例2:《西游记》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第八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主体。请你简要概括出第一回至第七回的故事。(不超过20字)。
(四)作文题
例:
思路提示: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读中外名著其实是在跟大师对话,能使我们获得很多的启示,充实自己的生活。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能读懂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请以“??读《xxxx》有感”为副标题,自拟题目,就自己读过的课外名著(或文章)谈一点体会。
要求:可就文中人物、事件、写法等谈体会,观点要明确,材料要翔实。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想,要写出真情实感。
上述四类题型有的要填书名、作者、人物、情节,还有的要写读后感。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对文学名著要适当加以了解,记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节等有关内容,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命题的教学导向是正确的,但是设题方式却值得商榷。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读新课标推荐的中外名著,而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擅自降低要求,只要求阅读其中的几部,在各地的中考《考试说 明》中又进一步“缩水”,只明确圈定其中的四五部来考。试想,如果名著阅读考查题型就是那么有限的几种,不可避免地又将掉进应试的泥淖。填空题、选择题比较死,考的都是些作家作品常识,学生不需阅读原著,听别人讲讲就可以记住,而且看电视剧、动画片、漫画书、故事书等也可以了解。简述题和作文题看似比较难,但答题一般都具有可选性,比如选择你喜欢的“一部作品”或“一个人物”来谈感受或者说出推荐的理由,而规定阅读的名著,每部名著的主要人物、经典故事都是非常有限的几个,即使学生没有看过作品,教师也完全可以为学生做好套题准备。如此一来,就违背了名著阅读考查的初衷??考查学生是否真的读书了,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
二
如何在新课程中考中真实地考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笔者有如下三点看法:
(一)不宜沿用旧题型。每次测试都应变换题型,以防止学生不看名著而死记导读材料中的内容或套题,切实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情况。
(二)从具体角度设题。既要避开小学、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情节,又不能加重学生的复习负担,只要学生真正阅读过名著的,即可答得出来。
例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哪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情节,请写出书名、作者,并概述这一情节。(不少于60字)
例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请简述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精彩情节(不少于60字),并简要写下读后的点滴收获。
以上两题除考查作品的基本常识外,还要求概述情节,甚至要写出阅读收获,情节是比较经典的或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既不为难学生又可避免不读名著而得分的现象。
(三)尽量考虑到综合性,可以结合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写作题,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考。
1.结合语言基础知识
例1.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根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情节,补全下面的一对对子。
借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贤才,____________三顾茅庐
例3:根据名著内容对对子。
绝望岛,鲁滨逊战胜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道题将句子仿写、对对子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既能真实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基本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的仿写、对对子的能力,是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
例4: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短文略)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由第②段中的“水帘洞”你会联想到我国古典小说《_________》,主人公___________,是勇敢的化身。
(3)《陋室铭》中有一个含有“帘”的对仗句,请写出:________,_______苏州网狮园的香松读画轩也有一副对联,下联含有“帘”字,为“一帘睛雪卷
梅花”,与之构成对仗的上联应是( )
A.满园春光堪入画 B.满地绿阴飞燕子
C.千朵红莲三尺水 D.三代前贤松柏寒
这道题将汉语拼音、文学名著和相关课文的对仗句以及苏州网狮园中的对联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语言基础知识考查的综合性、应用性。
2.结合阅读
例: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以下题目。
(1)本文开头简要列举的六个历史事例的共同点是什么?
(2)在新课标所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举出一例,按提示加以说明。
①作品名称:《_________》②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事例: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将文言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考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必须找准课内与课外的共同点,并且要能写出书中事例和对自己的启示,限制性和开放性相结合,能比较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
3.结合写作
例:生命是极其宝贵的,又是极其脆弱的,需要挑战疾病,挑战逆境,挑战极限……请以“选择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必须运用两个以上文学名著中的事例。
这道作文题不光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一般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理解并且恰当运用名著中典型事例的能力,将名著阅读理解与文章写作结合起来,具有实际意义。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