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研究生教育中的弹性学制是怎么回事?
有些学校的研究生学制是弹性学制,为2-5年。我觉得奇怪,研究生的课程不至于比本科的还多吧,读研究生怎么可能读5年?
解答:
研究生学制无“定论”
研究生学制应该是几年?“这在国际上也没定论,有的国家实行一年制,有的实行两年制。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有一定的浮动。”浙大研究生院培养办陈慰浙说。“因为各个国家对待研究生的态度不同。有的是将它作为一个过渡学位,比如美国的很多专业就没有设立独立的硕士学位系统,当学生博士不能毕业时,才授予硕士学位。而有的国家将它与本科学习连接起来,比如德国的硕士和本科就合在一起。”
目前,中国是将硕士作为一个独立学位,将研究生作为一个创新群体来培养的。“但即使这样,以前不同种类的硕士学制也不同。比如浙大四校合并前,老浙大的工科硕士多实行2.5年制,医大和杭大多实行3年制硕士。”
当前硕士2.5年制居多
四校合并后,浙大的很多专业也曾调整为两年,但试行了很短的时间后,部分学科就反映不能千篇一律实行统一的学制,得按照学科具体要求来设置。
“所以今年9月我们又将开始调整,根据各学科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实行2年、2.5年、3年三种学制,不搞一刀切。”这意味着即使在同一个学院读研究生,可能学习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此前曾有老师表示两年不能培养出好学生,也有学生说读三年费时又费钱。陈慰浙认为这样的说法都有偏颇之处:“一个学科要用多少时间培养硕士,首先要取决于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其次要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得照顾到学生实际情况,不能无限延长。”
社会观点:
不过话说回来,三年学制对于有些专业的有些硕士生来说,相对于完成规定课程及学位论文而言,又确实有些漫长而显得没有太大必要。目前很多硕士生第一年就修完了所有课程,拿到了规定学分,撰写学位论文根本用不了两年时间,于是这些学生便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打工、找工作。与其让他们在学校里“耗”三年,还不如让他们早一点毕业。
既要保证硕士生的培养质量,又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三年学制,笔者认为惟一办法就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实行“弹性学制”,即在不降低学分要求(这是保证培养质量的最后“闸门”,不能放松)的前提下,对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限不做硬性规定,不是三年“一刀切”也不是两年“一刀切”。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在两年之内修满了规定学分且通过了论文答辩,即允许其毕业,如果某个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允许其延期毕业。也就是说,是否允许某个学生毕业以及何时毕业,应依据他是否完成了相关课程、取得了足够学分、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而不应依据他在校学习时间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年限。“弹性学制”也是国外研究生教育的通行做法,美国博士生的学习时间最长可延至11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