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征文——关于奥运关于中秋的话题

单位组织个征文比赛,我在这求助大家,内容是关于奥运关于中秋的话题,在1000字左右的,问题不限

解答:

看2008北京奥运闭幕式有感
经过16天的激烈拼搏,本届北京奥运会在今天落下帷幕。中国运动健儿又一次突破,奥运金牌获得51枚,金牌榜排名世界第一,在此祝贺各位运动健将。希望各位运动员再接再厉,在2012的伦敦取得更好的成绩。

北京时间晚上8时,闭幕式正式开始。之前的10秒,场外燃放起了绚烂的烟花,为闭幕式的开始进行倒计时,这也为闭幕式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在倒计时结束之后,空中燃放巨大的烟火,焰火组成一个圆字,寓意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

此后,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升旗仪式结束之后,闭幕式的演出正式开始,将进入到第一个环节:相聚。

奥委会主席罗格发言中称赞北京奥运无与伦比。

在伦敦8分钟之后,第二幕文艺演出“记忆”开始上演,运动员走上飞机的旋梯,以微笑告别北京。在临别的瞬间,他们回头凝望,北京奥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男运动员打开手中画卷,奥运会一幕幕场景浮现在鸟巢上空。随后,场地内响起本届奥运会会歌《YOU and ME》,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也在歌声中缓缓熄灭。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让我们告别。2008年8月24日20点之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们细细体会。16天中国人民用满腔热情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让北京成为和平的盛会、友谊的盛会。16天各国奥运健儿,在公平的竞赛环境中奋勇争先,创造了奥运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关于中秋月饼的两个话题


中秋,本来是一个具有十足文化内涵、十足人文情怀的节日,如今却变成了一个被商家炒作得很热的经济话题。因此,当笔者在脑中构思本篇评论时,最初曾有写不写它的质疑:作为一份经济类报纸,月饼这么点儿事值得我们去评论吗?

这几天铺天盖地的市场信息,坚定了笔者提笔把月饼评论一番的信心,即使是应景,也应该写。理由是如今的月饼,只是一个载体,一块小小的月饼,包含了五花八门的馅料,使人们咀嚼出多样的味道。如今的月饼,已经缺少了它本身的文化含量,变成了一块复杂的经济综合体。

今年的月饼,同往年一样,有两个话题值得我们加以评论。

一是月饼的制作。传统意义上的月饼是用来吃的,用料当然离不开面粉和馅料。可如今,月饼居然用黄金来制作了。据媒体报道,近日已有一家投资公司借中秋佳节隆重推出两款黄金与白银月饼,售价从两千元到两万元。这两款月饼由高纯黄金、白银为材料制成,镶嵌在水晶玻璃的底托上。出品方对自己推出的产品很是得意,宣称黄金月饼原料全部由999999高纯黄金打造,具有升值空间和保值功能。

对于这样的创意,笔者不知是赞赏还是贬斥。就其创意本身,其实很平庸,没有什么新鲜,说白了它只不过是一块月饼形状的金属摆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倒是从这种创意中捕捉到的一种社会文化心态,就是有些人把一切传统的、民俗的、文化的传承,都用偷换概念式的方法把其转换成商业的、经济的庸俗。把民俗变庸俗,这样的创意正像癌细胞一样侵蚀着我们民族的健康肌体,文化渐渐商化,直至消失。

二是月饼的包装。这个话题老了,每年都有媒体呼吁,但年复一年却是月饼的包装越来越豪华,即使是在党中央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两年之后,也没见有部门出来管一管月饼的包装。近日从电视节目中看到有关月饼的报道,各地市场仍一如往常,只见花花绿绿的月饼盒里三层、外三层的全副武装,一块三两重的月饼,可能要背负三斤重的包装。

对于中国全社会普遍流行、不仅限于月饼这一种食品的过度包装,对于附加产品改变产品属性、价格与价值背离的过度包装,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拿出一个限制的法规,建议我们的人大常委会考虑制定有关法律,建议税收部门增加一个税种——征收包装税,以遏制无限度的包装。据笔者所知,丹麦自从1994年开征包装税以后,纸张和塑料袋的消费下降了66%。这对于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消费者负担究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对于党中央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落实,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