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参加高考的学生要什么条件吗?

在校学生参加高考有没有年龄限制?那学籍有没有限制?

解答:

凡是要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往届考生以及一些其他特殊人员,在高考进行前都必须报名,才能有资格参加高考。
  (一)高校报考条件

  1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可以报名参加高考: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历;
  (3)身体健康;
  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届中等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可报考高等职业教育
  2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符合上述条件,持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3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应届毕业生之外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在校生;
  (3)因触犯刑律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4)被高等学校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不满一年者(从被处分之日起,到报名开始之日止)。
  4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考生,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授权的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和其他招生考试机构,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的,应责令学校将其退回户口所在地;
  (1)以虚报、隐瞒或伪造、涂改有关材料及其他欺诈手段取得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的;
  (2)在考试中有夹带、传递、抄袭、换卷、代考等舞弊行为和携带规定以外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的;
  (3)扰乱报名点、体检点、考场、评卷点及录取现场秩序,使其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或以其他方式影响、妨碍招生工作人员,使其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
  (4)有其他舞弊行为的。
  (二)保送制度和保送生标准
  1招收保送生的高校范围
  过去重点高校才能招收保送生,现在凡是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均可招收。
  2保送程序
  4月底前,高校将保送生来源计划(包括专业及拟联系的中学)通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中学
  5月中旬,中学将保送生有关材料直接寄给高校;
  6月中旬,普通高中毕业考结束后,各省市招生办公室和中学组织保送生的审核、录取工作,为增加保送生招收工作的透明度,今年还在互联网(大学生网www.chinadaxuesheng.com)上首次公布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学生名单。教育部要求,被高校录取的保送生名单要在其所在中学张榜公布,所有被录取的保送生名单要在媒体上公布。
  7月底,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及有关高校将保送生名单以书面形式报教育部备案。
  从2001年起,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不再进行。
  3保送生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具有保送生资格:
  (1)省级优秀学生。
  (2)高中阶段在下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中获得一等奖以及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1)省赛区的竞赛名称: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2)全国决赛的名称: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3)高中阶段获得下列竞赛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竞赛名称是:1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2“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3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4)高中阶段在下列国际竞赛中获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竞赛名称是:1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
  (5)在北京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举办的“三年制高中理科试验班”中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
  (6)下列外国语中学(学校)可继续向有关高校推荐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均特别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具有保送生资格。各校推荐的比例不超过本校应届高中毕业生总数的20%。这些学校是:天津、长春、济南、南京、杭州、武汉、重庆、郑州、太原、成都和深圳的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中。上述外国语中学(学校)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只可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5所外语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外语系、专业。
  另外,《普通公安院校招收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的暂行规定》将继续执行。
  (三)特殊人员的报名条件
  1先进模范青年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先进模范青年采取单位推荐自愿报名的办法。
  这里所说的先进模范青年指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称号;省、自治区、直辖市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中央、国务院部门授予的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党组织、妇联、共青团、工会分别授予的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须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称号或“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授予的优秀教师称号的,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身体健康,入学后能坚持正常学习,年龄一般不超过28周岁(婚否不限)的优秀青年。
  2有特殊贡献的公民报名
  有特殊贡献的公民报考普通高校,须经所在单位推荐,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批准,年龄、婚否可以不限。
  3在职职工报名
  国家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符合报考条件,经所在单位批准方能报考。其中,公办教师只能报考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工作满两年的,经所在单位批准可以报名。
  4退伍转业军人报名
  应安排工作而尚未安排工作的退伍、转业军人,可持县(区)民政部门的证明,直接到所在县(区)招生办报名。
  5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考生报名
  报考者须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相当于中学六年级),品行端正、未婚,无精神病及传染性疾病,身体健康。包括由内地(国内)移居香港、澳门、台湾或国外的学生。
  6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报名
  在中国的外国侨民,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身体健康,持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在省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7身体有缺陷者
  “残疾考生”是指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的学习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的学生。可以报考招收残疾考生的院校。对符合体检标准,高考成绩达到要求的残疾考生,高等学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四)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名时间尚不统一,一般在每年五月上、中旬。考生应以本地有关招生部门通知的报名时间为准,并按要求及时办理报名手续。目前部分省区市的报名与填报志愿是同时进行的。
  2报名地点
  目前,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多在所在中学或本学校所在区(县)指定的地点由学校组织报名,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试行学生自行到户口所在地报名;往届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在户口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所设的报名点报名。在职青年在本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招生办公室报名。经审查符合条件,由县(市)招生办公室批准,发给准考证。
  华侨、港、澳、台地区考生的报名地点分设在联合招生办公室、福建省高校招生办公室、福建省厦门市高校招生办公室、上海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香港考试局、香港中国旅行社及各分社、澳门中华教育会和澳门中国旅行社。各报名站均备有《考试大纲》,考生可径往索购。在国外的华侨考生也可向我国驻外使领馆提出申请,经使领馆推荐报名。报名时,考生须提供本人学历证明、高中各学年学习成绩单副本、居住所在地身份证明、当地警察部门出具的无犯罪历史证明及一寸正面半身免冠照片两张,并缴纳报名考试费。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1日至4月30日。
  先进模范青年在规定时间到省招生办公室指定的地点报名。
  3报名手续
  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届毕业生。社会青年及在职职工应持相关证件、报名考试费、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报名地点办理报名手续。并领取表格,确定自己应试的外语语种和所报科类。
  报名时,应由考生本人填涂《报名信息卡》和填写《报名登记表》等。有的省市要填写5种表卡,除报名信息卡,报名登记表外,还有准考证、考生志愿卡、志愿代码登记表、考生卡名等,各地不一。对于社会青年还需填写《政治品德考查表》。填写这些表卡时一定要准确、规范。不同表中要求相同的栏目,填写时要一致,如志愿的填写等,学校的代码填写要正确,各栏目的内容都要如实填写。字迹要清楚、书写要规范。
  考生电子档案由各地招生办制作,电子档案包括考生报名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和成绩信息等四部分,它是高校网上录取新生的依据。
  享受政策照顾录取的考生在报名时要办理相应的手续。
  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在高中阶段受地(市)级以上表彰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在高中阶段获省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或单学科竞赛优胜者、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体育竞赛获奖者及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参加由教育或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地(市)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单项前五名的队员或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以及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报名时均应将获奖证书或奖状原件交县(区)招生办公室审查。先进模范青年报名时应持单位出具的书面意见、相应证明或荣誉证书(均为原件)。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时应出具县(区)户籍或民族工作部门的证明;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报考时应出具省侨务办公室的证明;台湾省籍考生,报考时应出具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证明。这些特殊考生经县(区)招生办公室审查合格后,应填写“特殊考生证明表”,由考生所在中学、县(区)及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名,并加盖主管部门的印章。
  有些省市在为考生建立纸质档案的同时,还与考生建立电子档案,电子化档案中的信息必须经考生本人或有关单位校对签字后才能确认生效,建立电子化档案工作中资料采取如摄像等,报名单位和考生要积极配合。
  (五)借考生的报名
  不论是本省(市)考生到外省(市)借考,还是外省(市)考生在本省(市)借考,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均与户口所在省(市)完全相同。因为借考考生的试卷由考生户口所在省(市)评阅,如果考生借考省(市)和户口所在省(市)的考试科目、形式不同,就会使考生的试卷评阅难以进行。
  户口在本省(市),因公集体长期在外省、市、自治区工作的职工及职工子女申请到外省、市、自治区借考,应在符合借考的前提条件下,经本人申请、工作单位征得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招生办公室同意,并报地(市)招生办公室、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批准,可到借考地办理借考报名手续。
  因公集体长期在本省(市)工作的外省、市、自治区职工及职工子女申请在本省借考的,应符合借考的前提条件;由户口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出具书面证明,征得借考县(区)招生办公室的同意方可报名。
  除经过批准借考者外,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不能在本省报名参加高考。外省籍考生都不能参加本省高等学校录取,被录取者一经查出要取消录取资格。
  (六)“高考移民”使不得
  有少数考生,其中主要是往届生、转学生和借读生,违章到往年录取分数较低的地、县或考生享受优惠政策的地、县报名参加高考,有的考生被高校录取。这些高考移民的楔入,既使竞争不公平又损害了当地考生的利益。因此有关省、区都作出明文规定并严肃查处这方面的情况。对违章到录取低分区报考普通高校又被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实均作退学处理。对在报名中,提供假证明、假档案、弄虚作假者亦要严肃处理。历史上“高考移民”多发地区都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封堵,对漏堵者一经查实都以予严肃查处。所以利用某些管理疏漏或编造假中学学籍档案等报考的“高考移民”应当打住,不要心存侥幸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