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为什么皇帝总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呢?

为什么皇帝总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呢?

解答:

明朝,朱元璋吸取元朝前期不立太子造成多次宫廷政变的教训,在称吴王时,就立了长子朱标为世子,称帝后立为太子,聘用著名文人和朝廷重臣教导他。太子生性忠厚,不赞同父亲大杀功臣。每当朱元璋要杀功臣时,他总是要加以劝阻,要求父亲以仁慈为本,顾及亲戚情谊和兄弟友爱。为此父子经常发生争执。据说一次朱元璋要惩处太子的老师宋濂,朱标哭着求情。朱元璋不言语,第二天故意将一条棘条扔在地上,叫朱标拿起来。朱标因为杖上有刺,不敢去拿,朱元璋说:“你是怕有刺而不敢拿,我把刺拔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
朱元璋说:“朕要杀的人,就是这棍棒上的刺。朕终究是要传位给你,让大明江山世代永存,朕不把这些刺拔出去,你将来就会有麻烦,江山就不稳。”
协同帝王出生入死,建立基业的那些有功之臣,无疑是开国之君的重要手杖。一旦江山已稳,天下太平,这些手杖变成了手杖上的刺了,很是扎手,所以除去这些刺,在君王看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实际上,老皇帝死了,手下大将夺取小皇帝权力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
1、国内,宋太祖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国外,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部将马上展开夺权斗争。其中以马其顿、埃及(由托勒密王朝统治)和塞琉古三个王国领域最大。其部将杀死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妻子、母亲、儿子后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