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加强的原因?
麻烦把理解的想法讲得详细一点.谢啦..
解答:
俺们历史老师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史主要就是中央集权的过程
在中央是相权与皇权的斗争,逐渐削弱相权,在地方是逐渐削弱地方的权力。
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秦首次建立中央集权是由于吸取战国严重分裂局面的教训,隋的强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有削弱当时势力过大的士族地主作用,宋把地方权力严重削弱是因为五代时节度使的力量过强,明的空前加强有封建统治岌岌可危岢刑峻法才能维持统治。
但这些都是具体和表面的分析,总结一下,找一下根源我认为还是与自然原因有关,中国拥有广袤的平原,富饶的物产,最高的山脉极大的沙漠最大的大洋隔绝,基本封闭但可自给自足,具备中央集权管理的条件;(像欧洲,日本,都是因为多变地形多形成诸侯国。)
一开始奴隶制是分地到每个贵族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出现,土地到了平民的手中,渐渐出现了土地兼并,势力如果进一步发展会形成地方割据,进而成为中央心腹大患,中央便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削弱地方。小农经济需要两个条件,其中之一是强有力的中央的保护,所以中央的不断加强是必然现象。
相权是君主专制的辅助,其实也可以说是弊端,皇帝逐渐削弱相权,分离出多个机构。皇帝可以这么做是因为皇帝的势力一直远在丞相之上(如果丞相的实力超过皇帝,丞相会成为更强的皇帝)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成不变。
另外,儒家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用重要作用,它抑制了中国人的活力,保守了中国人的心态,尤其是到后来的程朱理学,严重束缚了中国人的脚步。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