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这种情况能否跨专业考研? 急!!

我是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读的是经济管理这么一个垃圾的专业。毕业三年了,始终找不到工作。由于我父母都是医院的医生,如果我是医学毕业生,作为职工子女,单位肯定会安排工作。这就涉及到跨专业考研的问题。对此我有些疑惑。
1. 招生政策是否允许跨专业考研?
在这方面,我查看了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具体来说,是《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我是在大学生手册上看到的。其中并没有明文禁止跨专业考研究生,这是权威文件。还有就是要仔细阅读报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绝大多数高校的招生简章都没有禁止跨专业考研。然而我却注意到在一些高校的招生专业目录中,某些专业的备注栏中却明文规定:不招生其他专业的考生,不过这是少数专业。
一般来说,对于考生的资格审查是在复试之前,并且上了初试录取线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复试。这种审查是相当严格的,主要针对学历进行审查。我在想,既然很多高校连专科和成教考生都招,我作为重点大学的统招本科生,应当不至于比专科生还低一档次吧?
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上了某高校的考研初试录取线,而该高校在网上公布的招生简章中并未禁止跨专业考研。在复试之前进行的资格审查中,以我不是本专业、同类专业考生的原因,而拒绝录取我呢?要是初试过了,而不能参加复试,那就太冤枉了。这正是我最担心的问题,也是各位必须回答我的问题。

2. 跨专业考研究生是否会遭遇歧视标准?
是否要知道,外专业的考生在导师那里是要受到相当的歧视的。即使能让你参加复试,针对外专业考生势必要以非常严格的标准来考核。而且在复试中,往往并不是分数论英雄的,导师的意见和偏好起主要作用。而且,现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复试所占比重已经大幅度提高,差不多跟初试相当。
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的复试成绩在考生中名列前茅,比如说,有10位考生参加复试,而该专业只录取5人。按复试成绩排名,我是第3名,而最终我被挤掉,第6名的考生被录取。有这种情况的可能吗?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各位必须回答我的问题。因为,有些网友说:在复试中往往不是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
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知道,复试中又往往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大家肯定是一套考题。面试则分为实验技能、工作、实践技能、英语口语、导师提问等多方面。在面试中,针对同等学历的考生的考核与本科生的考核肯定是不一样的,内容要多得多,也要难得多。我作为外专业考生,导师会不会,以比其他人更难的内容、考题,或者以比之于其他考生严格得多的标准,来考核我呢?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各位必须回答我的关键问题。

3. 关于跨专业考研的难度问题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从一个专业跨到另一个专业,需要从头学起,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虽然说,我也是学习相当刻苦的人,平时成绩也算优异。但要我把人家四年学的内容,掌握精通,实在是很困难的事。
通常的跨专业考研,多数是跨到相近的专业。比如,财务管理跨到金融,二者都是经济管理类型的,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改行学不会太费力。一般大点的跨度,都是文科跨文科,或者理科跨理科。理科跨工科就被认为跨度太大。也但我的跨度还要大,从文科跨到医科,是有点夸张,这个难度我很清楚。但是为了工作,我没办法。
我以前也自学过一些医学本科课程,但那不是系统的学习,跟学校里的正规学习,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与其他考生的竞争中,专业课上我肯定是处于劣势的。至于在实验、工作技能上,差距就更大。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降低考研复习和录取的难度,保证顺利考上,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大家看是否可行?分析是否有道理?如果有不恰当之处,请一定指出。
⑴避开名牌大学、重点大学。
立志考研的考生通常都是成绩优异者,实力很强。但这种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心高气傲。他们都是“非名牌、非重点不读”,他们心目中,只有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高校才是他们想要去的地方。据统计,在考研中,70%的考生志愿集中在名牌、重点大学,特别是211工程的那些高校更是“门都被挤爆了”。而一般院校的研招名额、人数往往占到一半左右,但考生的志愿只有30%的部分分布在这一块。
很明显,报考普通院校的难度要小得多,只相当于名校的43% ,录取的机率大得多。由于医学是典型的热门专业,竞争异常激烈。医学名校和普通院校差距更惊人,就更有必要避开名校。那些重点的医学院校对我来说,是望尘莫及的。而一般医学院校对我来说,则有一定的希望。
我们知道,考研分为1区、2区、3区。1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北这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名牌大学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这一块的竞争也最激烈,我肯定是不考虑的。2区则主要是西部地区,竞争小得多,3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大学我把它分成1、2、3、4流。医学院校每年网上都有排名,按我的标准:前十名是一流,十一名到三十名是二流,三十一到五十名是三流,五十名以后是四流。
我打算选择一所考研2区的三流乃至四流,甚至垃圾学校的研究生来报考,那么难度肯定会大大降低。具体来说,我只考虑西南地区的学校,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其中符合我标准的有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大理学院等。特别是川北医学院和贵阳中医学院是典型的垃圾学校,07年才开始招研究生,在考生中颇有恶名,每年都有学生主动退学。别人不愿意去,我去,竞争当然小一些。我估计,填报垃圾学校,难度要降低40%。

⑵ 避开热门专业
专业冷热不均,在高考和考研中都存在。80%的志愿集中在热门专业,报考冷门无疑会降低难度。医学虽然是热门,但在其内部的子学科上却也会冷热不均。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类型的研究生,是大热门,报考人数往往是招生名额的二三十倍,而且对工作经验、实践技能的要求很高,导师也很看重考生的动手能力,竞争异常激烈。
内科学、外科学最热门,竞争也最大。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也很热门,儿科、妇科次之,竞争也大,五官科再次之。而非临床类的检验、影像则明显要冷一些,但现在就业形势挺好。
如影象专业,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考题的难度上,都明显低于热门的临床医学,对于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都不太高,容易上手突破,正是理想的冷门。至于中医专业,更是比较冷门,由于就业不太理想,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很多学中医的人,纷纷改行学西医。至于中医研究生,其实报考的人很少,有些中医专业甚至无人问津。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是非临床类的冷门,报考人数很少,不太要求工作经历。一般初试过了,希望就很大。其中由于我有父母的关系做后盾,我不担心今后的就业问题,只要研究生读出来就是胜利。
所以我决定:把影像、中医骨伤科学两个专业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其难度我认为是最小的,检验、针灸推拿作为后备考虑的对象。请那些熟悉研招政策又了解医疗行业的大虾给予评论。

解答:

1跨专业考研在原则上是允许的,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还是十分欢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但是也有不欢迎的专业,这个一般招生简章上会写出来。
2歧视是存在的,毕竟你的专业基础没有别人扎实。另外别人要歧视你的话直接复试成绩就会很低,因为复试很大一部分是主观评分。我不清楚别的学校,我们学校当时复试有所谓的心理测试环节,具有一票否决制。
3跨专业难度当然大,但是考研的科目是定死的,一般提供书目,也就是说考的内容都是这里的。所以必须要把这些东西吃透,另外基础知识也要补,从广不从深。还要多注意学术期刊上的前沿论文。
4个人认为考研的专业应该是你真心喜欢学的,这样才有意义。个人其实不太建议为了找工作而考研,这样你以后可能会后悔,因为研究生毕业你会发现工作未必就好找了。针对你的情况,我建议先去了解医院最缺的是哪方面的人才,那个专业的需求量大,但是目前在读学生相对较少,也就是计算一下你毕业的时候这个人才需求大约在什么程度,挑选一个人才缺口最大的专业来读。一方面这个专业现在报考的人数也相对少些,第二方面对你毕业工作也有一定保障。另外学校的好坏在应聘时还是蛮重要的,不过如果你家里有关系,可以确定不用靠学校来得分的话,倒是可以选择二线学校,增加把握。但是那么多人考明校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哪怕你没被录取,要向外校调剂也比原本考二三流学校的考生更有竞争力。
就这些吧,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