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怎么做呢?
在考试的时候,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里面有很多看不懂的单词,所以总是不明白它讲的意思,那么针对于这样的题,应该怎么样去做呢?
解答:
做好阅读理解,这也许是一个小生常谈的问题。本人颇俱才华,所以我要把我的经验与战略写出来,以示江湖同道。
阅读:是所有语言考试的重点,因为这个世界稍微专业一点的人都是都是通过文章来表现自己对待世界、对待事物的观点的。所以作为学生或者是求学的我们,能读懂别人用其它鸟话写成的文章在考试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到底什么是阅读理解,我在这里有必要要各位解释一下,因为有很多的淫根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从字面上解释就是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做几道关于文章内容的选择题。这里重要的概念就是要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不是把文章加上你的意思以后再重新解读!文章的作者一般是美式思维,所以重理而轻情,里面有很多的观点十分有逻辑,但不一定正确,或者符合常理!这时候冰雪聪明的你千万不要在考试填写答案的时候顺便帮作者改了错误,并沾沾自喜的认为这种常识性的问题sb老美也会犯错。嘿嘿嘿,这时你就很老实地落在了出题人的陷阱里了,这时你就要问问自己阅读理解到底是什么?是理解作者的意思,并按作者的意思来选出答案,这些文章很多都是摘自《时代周刊》《经济学人》《科学美国人》等比较权威和通俗的杂志,里面文章的观点必定与长期生长在中国的你有悖,所以作题的时候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啥都不懂的小孩,沿着作者的思路把文章看下去,全盘接受后,以作者的态度来做题,我想这对一些很有思想或者对世界有独到看法的同学是一个心理上的障碍,因为全盘接受一种观点无疑是对一个有思想的人一次强奸。这里同样需要指出的你的常识十有八九是错误的,因为所谓的常识只是18岁少年偏见的集合(common sense is the collection of prejudices acquired by age eighteen),通常常识都是非理性的,所以我们对它们必须谨慎对待。
我想各位在理解了什么是阅读理解后,作题时会有一个提高。
做好英文阅读,偶认为要具备三个因素:1。文章逻辑因素2。词汇因素3。句子中逻辑因素。当然最重要还是运气,我一哥们儿考六级的时候第四篇阅读和后面的词汇题因为时间不够全都是胡添的答案,最后61分过了,真乃神人也,狗屎都踩得这么帅。当然我们凡人要过是不能只靠运气的,因为我们的生命极其有限,所以赌博是靠不住地。
前两个因素是比较难把握的,谁能说他可以把天下文章的逻辑都看清,何况像天涯这样的地方很多文章根本没有逻辑,白话中文你都做不到,奈何英文。否则这个世界怎么会有那么多误解和曲解的事?所以逻辑能力并不属于英文能力的一种,是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问题。词汇相对于前者还比较好办,因为有一个叫大纲的东东,题里的单词基本都从这里出,还有2%的生词不在大纲里面,也就是说一篇400词的文章有8个左右的生词。重要的是这些生词一般不会影响阅读,否则就是出题事故!最新的牛劲词典大约收了15万之巨的单词,俞敏洪那厮号称中国单词王才基本掌握4万,所以想看懂所有的词是不现实的,我们应用我们的智慧去猜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走曲线救国的路线。
句子里面的逻辑关系,我认为这是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搞明白这个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成绩,而且可以帮我们明了语法知识。句子逻辑关系在我看来也有三个因素:1。句中的短语结构因素2。句中的指代因素3。句子语法因素。
首先,我从第一种说起。我所说的短语结构就是一些固定短语模式的应用,这些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如这一句Young scientists cannot realize too soon that exist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nearly so complete,certain and unalterable as many textbooks seem to imply.其中有两个专有的短语结构是connot------to---------,译为“再怎么也不为过”。Not nearly so------as-----,意思是“不象什么什么一样”。所以上句准确的中文是:年轻的科学家应该尽快了解,现有的科学知识远远不象许多教科书叙述的那样:全面、肯定、一成不变。如果您不知道这个,很可能会影响您把握整个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来一句,Author Steve Pinker, a scholar of linguistics, asserts that traditional anthropology has done humanity a gross disservice by focusing on the bizarre, the weird elements in human society. This has distorted ou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separating us into the known and unknown, whatever our perspectives. 这有一个特别混蛋的短语结构就是do sb a disservice,给某人帮倒忙,哈哈,你现在明白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叫ASP的语言学家断言传统的人类学由于过于关注人类社会各种奇异古怪的因素,而使这种学说给人类帮了一个倒忙,这种情况已经扭曲了我们对彼此的认识,把我们分成可知与未知,而不管我们的观点是怎样。再说一个吧: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ise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n’t much an increase in family incomes as a drop in prizes. isn’t so much-------as-------是这句的灵魂,是与其说不如说的意思。所以上句的解释就不言自明了。通过以上的三句话,我觉得已经说明短语结构在句中的重要性了,解决的办法就是积累经验,在实战中体会各种短语的含义。
第二种“英语中替代关系”,英语是一种很不美的语言,她的语言表达方式远远没有中文那样的随心所欲,所以英语特别的忌讳重复,包括名称的重复与单词的重复。解决名称的方法就是用好多的“it、he、which、who”之类的人称代词和关系代词来提高他们语言的效率;而解决单词的重复就是造出了好多意思差不多不同写法长短不一的单词来丰富他们贫瘠的文章。现在我们来看一句话:His “imbalance theory of foolishnes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aspects of life as a smart person that actually foster stupidity. 第一个that在句中不代表任何成分,所以它后面是同位语。第二个that是定语从句的标志,它指代什么?是smart person吗?是thoery吗?都不是,是“aspects”。上句可译为“他的愚蠢的不平衡学说认为,作为聪明人他生活的某些层面会促使他做愚蠢的行为。”找替代成分一般都遵循就近原则,之后再看单复数搭配。你先找出离指示代词最近的几个名词,看看它们的关系,究竟哪一个名词归属与哪一个名词,被别的名词所修饰的那个名词一般就是替代项,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再根据定语从句中的动词加不加s还确定一下我们的判断,这就行了。
第三种“句子内的语法关系”我指的是一些简单的语法比如独立分词结构,独立主格结构,插入语结构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比较基本的东西,举例就没有必要了。一些更深的语法知识,嘿嘿,我也不知道,所以也没办法和大家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掌握了这三种因素,外加在单词没有困难的情况下,我觉得你对六级或是考研的阅读在单句的理解上应该没有问题咧。不过话说会来,这些阅读的某些话即使译成中文都是比较难理解,因此还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见希腊了没有,你为什么就不能成为“雷哈哥尔”呢?有个好运气其实比啥都强。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引申到考试这里就是考试的不如出题的精,所以这次就从出题的角度来看一看考题是如何出的。
出题人在出考题的时候我想一般精神状态都不太正常,因为他得时时刻刻的想着暗算别人。如果照马克-吐温说的那样: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那么我觉得他们实在是没有理由睡得着觉。不管各位出题的老爷在平时是怎样的谆谆善诱、风度翩翩,和蔼可亲,在出题的时候一定会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渣”,阻碍着各位兄弟姐妹的伟大前程。
为了解好阅读和其它的英语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出题的大环境。一般出好一篇负责任阅读题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出题人要不断反复地揣摩文章作者的意思,然后编出5道选择题来考你。别的不说,时间上他琢磨文章用一个星期,你看文章加做题一共才用不到15分钟,在时间因素上他就有充份玩死你的可能。所以说能不能全作对很大程度上就得看你是否明白出题淫到底想考你什么,他有什么意图,你如了解他的逻辑,做题自然事半功倍。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美国人写文章的特点,美国的知识分子写文章,向来是忧患意识极强,而且他们对于解决问题极为热衷,很少谈意识形态,或者是主义思想。所以他们的文章看事物是比较客观的,他们的观点一定是一分为二的(mixed opinion),或者只是提出问题,不谈优点。此外,这些学者或是普通人写文章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形象(nonconformist image),他们并不属于任何党派或是组织,思考比较独立,因此想从他们的口中听出赞美是非常难的。不象我们,到处都在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党的勤政廉洁。也就是说,我们在六级或考研的文章里找到的观点大多是客观的、质疑的,少有乐观肯定成分,即使有,也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的。美国人为什么要写文章,因为他们要解决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所以他们文章的思路很简单,就是解决问题,他绝不会考虑太多的政治因素,说话也不会拐弯抹角。你如果习惯于读国内很多晦涩文章(就是那种想说什么又不敢说的那种),那么你的思路一定要转变过来,读他们的文章思路要简单,不要想太多,能解决问题即可。你想想,能天天公开骂总统的国家的人,写文章的思路自然不会很复杂。
文章既然不复杂,为什么一出题就使我们感到复杂了呢?这就全是出题人的功劳了。你推测一下谁写文章要解决问题不是希望写得越简单,越直白越好,这样才能使更多人支持你的观点,没有人写文章是为了出题考别人的。这时出题人就勇敢地站出来,使出浑身解数把这篇文章搅浑,让我们的同学痛不欲生。
通常一篇阅读理解,只能出三四种题:1理解文章中心与段落中心,2根据文中的细节进行判断,3猜词义,4判断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其中理解文章中心是最重要的,除了词语释义题全都和它有关系。怎么可以了解文章中心呢?一般是看每段的首尾句,再从中归纳整理,分清一段中的topical information 和 supportive information。美国人写文章都喜欢表明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他们写文章有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是喜欢在观点的表达上用转折。比如一开始他先说一些普遍的认识和世俗的见解,或者是事物的优点,这些全都敷衍了事,一笔带过,然后用一个but、however、yet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重要的全在后面,后面的才是作者的意思,后面的才是全文的中心,这点很重要。谁也不是神,没有谁的中心是完全正确的,任何人都有局限性,不管是地域的还是地区的还是民族的亦或是人文的,我们都要容忍,切记把自己不成熟的观点强加入别人文章的中心,这样的做法是自讨苦吃。
那几个教授为什么每年都把通过率掌握的极好,因为他们深谙测试学的鬼谋与国人的劣根性。中国人喜欢什么,带着自己的感情读文章,这些研究e文老假洋鬼子能不知道吗?所以他们出的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客观理性的态度上的,甚至逼着你以一个美国公民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你能不能完成思想意识上的转化,也是一种磨练。
文章全都是美国人写的关于美国或是世界的事或评论,美国人的套路是什么呢?听听我的愚见先。美国首先是一个对外讲民主、自由的国度,所以他们对平等的研究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但这些研究只局限于人们与生俱来的平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阶级无关,因为那不属于与生俱来的平等。随即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关于女性歧视和各种自然、机械歧视的文章,说明一下的是在美国,女权主义者相当凶猛,几乎说是无处不在,所以说这种文章的泛滥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于男性的报复。这种文章的阅读最爱出,我把它看作是“天然歧视类”。另外一种文章是“经济研究类”这种往往分为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双重标准。往往我们看到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都是弊端丛生,作者不是埋怨某条法律的不公就是质疑它的科学性,然后悲天悯人的同情国内民生情况,众人皆醉他独醒。反观美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大多都是困难重重的,但是前景乐观的,因为我们美国人民无往不利,大大提高了本国的民族自豪感,而遇到的困难也是别国政府官僚,人民文化水准不高的贸易壁垒形成的。还有一种流行文章是计算机应用类研究,他主要是要说明人类在拥有计算机前后生活的不同与变化,并展开讨论。讨论的几点在于1计算机究竟是否真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是只是一个辅助2计算机带来的巨大效益与信息是否有益3我们应怎样处理我们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说来说去讨论的无非是这几点。
美国人的思路有局限,出题人同样也有,就如同一个学西方经济学的人是很难接受政治经济学一样,何况这帮人岁数这么大,在社会又这么成功呢?所以和出题人的博弈在这个竞争颇强的考试与社会中,显得特别重要。
国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一牵扯到考试和八股,国人向来无往不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经常有大陆人士在考GRE,TOFEL的时候,考出了上帝似的成绩,让美国人误以为中国人极端不诚实且习惯于作弊。其实非也、非也,怪只怪他们对我们的国情了解实在有限,出题思路只停留在初中阶段。
而六级和考研则不然,它考得不仅仅是英语的知识,某种方面更像是一场智力肉搏,我们在编码与解码当中,可以找到那种变态的快感。有个老师曾经很牛的说过,我出的完型题,可以想让你对几个就对几个,误差不超过5%。(也就是20题的完型,平均分与预测平均分不会差出0。5分)要是外国人说这个,我们大可以一笑而过,嘲笑一下蛮族的愚昧无知,但是如果是一个同胞的话,我们就要掂量掂量了,因为这种事情时时发生在生活中。是不是国军不英勇,不是,面对日本鬼子,战士视死如归,赖只赖共军太狡猾。所以中国自古和现在的考试在很大的程度来说,根本不是考试,因为它扭曲了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快乐的过程,而考试是对人类智力的奴役,我个人是十分鄙视这种行为的。可是我左思右想,有没有比考试更公平人才选拔方式呢,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做不到,我敢肯定以后也做不到,否则人变成了机器,咱们全都matrix了。
如果大家想学习英语,我告诉大家一个捷径。这条捷径在无数个英语大师身上得到无数次的验证。有:“辜鸿茗、许国章等”,那就是认真的背诵一本你所喜欢的英文经典。你要注意我上一句话的意思。要点有几个“喜欢”“背诵”“经典”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喜欢,不喜欢的英文书你不要去碰,当然不喜欢的中文书你是天天都要碰的,这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其次要背出来,喊出来,用出来,这里的用是指用它们漂亮的句式,之后可以幻化出千百个句子。最后要背经典,经典是什么,是经过时间洗涤过的产物,不要捧着一推现代人的著作背诵,他们可能还没你有才能和智慧呢?你背他们的东西是比较不理智的。我个人推荐:“圣经、哲学著作和名人语录。”这些经典的话会让你受用一生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