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为水平高的来帮我这位即将毕业的考生出几道时政热点的历史政治题,并副有确切答案!
谢拉 希望大家多帮忙
关于 青少年 台湾问题 三农 反法西斯50周年......
解答:
你是哪里的?不知你们中考的重点是什么?
我是初三政治教师,有一问部分热点和你提的差不多,希望能对你有用。
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
一、背景材料
台湾“3·20公投”——陈水扁当局为分裂国家、挑衅两岸关系、攫取权力而精心设计的一场政治骗局,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权人数的一半,极不光彩地以失败收场。当岛内民众用拒绝参加的方式,对这一既缺乏合法性又毫无正当性的公投说“不”时,陈水扁的骗术就现出了拙劣的原形。
3月20日,台湾当局执意举办所谓“和平公投”,试图挑衅两岸关系、分裂国家,公投结果无效。事实证明,这一非法行径不得人心。任何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二)连接的主要知识点
1、“一国两制”的含义、基本内容和意义;
2、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3、“公投立法”的实质;
4、公民的基本义务;
5、体现国家的职能:①政治职能 ②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6、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三)拓展练习
1、材料一: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连成一体,后来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原因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在历史上,台湾与祖国有过数次的分离,后来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奋斗。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香港澳门的问题解决说明了什么?
(3)我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材料分析,谈谈公民应该履行什么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2、一段时间以来,陈水扁为抬升低迷的选情,谋求连任,在台湾疯狂地利用“统独议题”制造事端,并将“一边一国对一个中国”作为竞选主轴,声言“总统可以不当,公投一定要搞”。陈水扁的所作所为,使岛内“台独”气焰更为嚣张,加剧了两岸的紧张关系。后来他又将其台独言行般到国际场合,从而将两岸关系进一步带向危险的境地。
(1)你 对陈水扁的言行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答:坚决反对。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采取的方针是什么?为什么?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因为这一方针既体现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又充分考虑了台湾的历史和现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促进现代化建设和继续保持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积极宣传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坚决同各种分裂行为作斗争;勤奋学习,打好基础,练本领,为祖国的强大和祖国的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3、台湾当局不断抛出各种“台独”分裂主张,肆意破坏两岸关系,把台海局势推向危险的边缘。为了达到“以武拒统”的目的,甚至提出“先发制人”“瘫痪战”等战略思想,进行大量的军事活动。并在2004年3月20日进行所谓的“公民投票”来决定台湾的前途。我国政府和人民在台湾问题上一贯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不承诺不使用武力。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2) 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对台湾有何影响?
(3)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不承诺不使用武力的理由。
(4)请你谈谈作为一个公民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够做些什么?
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一)背景材料:
1、中共中央决定每年9月20 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二)连接的知识点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途径;
2、体现国家职能:政治职能;
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4、对青少年的要求;
(三)拓展练习
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请你说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由。
A、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精神文明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B、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C、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的需要;
D、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和国际敌对势力争夺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2005年中 考 热 点 分 析
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背景材料:
1、 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2004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 怎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背景材料:
1、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200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全球油价一路飙升。中国电荒问题。
3、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1500亿元,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其中六分之一是严重缺水。水危机将是长期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
4、2004年11月23日,首次在上海召开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
4、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二、连接的知识点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答:人口众多且增加迅速,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非常薄弱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指出当前最紧迫的是可持续发展。
2、 会主义本质;
3、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和途径;
4、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体现国家的职能: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6、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答: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我国的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实现良性循环。
7、 联系、发展的观点;
6、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 (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一) 背景材料:
1、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建立和谐社会新念自党的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来,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就建立“和谐社会”集思广益,见仁见智。“和谐社会”议题成为本次“两会”亮点中之亮点。3、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连接教材的知识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2) 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说说怎样才能达到“六个更加”
(3)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为什么?
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为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3) 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坚持党的领导;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可持续发展;艰苦奋斗;依法治国;走共同富裕之路;正确处理好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四、成绩灿烂辉煌,发展任重道远
背景材料:
1、1月25日,国家统计局介绍中国2004年经济运行情况: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 ,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其中进出口总额达11547.4亿美元,增长35.7%;粮食总产4695亿斤,增产9%;全年工业增加值62815亿元,增长11.5%;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195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29亿元。
2、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连接教材的知识点: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的内容?
2、 体现了什么观点?为什么要树立这一观点?
3、 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 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5、 取得成绩的原因;(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答: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一) 背景材料:
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指出,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
连接的知识点:
1、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知识分子的作用?
3、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4、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如何?
5、 经济、科技、教育、人才之间关系;
答: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依靠教育。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和科技,后天的经济。
6、 体现国家职能:经济和文化职能
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背景材料:
1、 2005年1月121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2、 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正式下发。这是一部全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政策性文件。
连接的知识点:
1、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怎样?它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什么?
4、 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七、关注两会
(一)背景材料
2005年3月3日和3月5日开幕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2005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大会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连接的知识点:
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 全国人大的性质、职权分别是什么?
4、 全国人大与国务院的关系怎样?
5、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 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怎样?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