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杨万里的墓志铭
杨万里的墓志铭,是他本人的
解答:
杨万里与《宋陈庸墓志铭》
有宋一代,特别是政权南渡以后,仙居文风蔚然,人才辈出,并且与当时的学术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交流圈子。如何运用现有的宗谱、地方文献资料和正史相互印证,对于研究地方历史人物与大的历史背景、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关系是比较好的一个切入点。
前不久,文物部门80年代出土于皤滩境内两块宋代墓志碑石引起我的注意,一块是陈恕墓志,还有一块是陈三聘墓志。按照《嘉定赤城志》,以及历代《仙居县志》,陈恕、陈三聘两人属于仙居车门(清口园)陈氏一派,而他们的墓却在皤滩境内。正当我对此疑问的时候,好友张西门提供了两份《乐安车门陈氏宗谱》艺文部分的资料,分别是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雕版木刻本和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活字木刻本。在这两份资料里收录了有关陈恕、陈三聘先人陈庸的墓志铭、圣旨、酬和诗作等。
在这两份《乐安车门陈氏宗谱》卷之一录有宋陈庸墓志铭,墓志铭引首:“宋故太府少卿、中书省检正诸房公事、钦转江西四路提点刑狱、赐紫金鱼袋光禄大夫、赠特进谥文忠陈公墓志铭;朝请郎、尚书左司郎兼太子侍读、赐绯银鱼袋杨万里撰”,接着罗列的是墓志书写者汤祓,篆额者礼部侍郎曹彬。按墓志铭记载陈庸卒于江西吉安的官邸,时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葬于三十二都李回山白云庵之原,而墓志铭结尾:“嘉定甲申年(公元1224年)腊月初吉日,汤祓敬题”。由此,墓志铭在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写好之时并没有书丹入墓,之间相差40年。按照年代算,这里的“杨万里”就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再说杨万里确实担任过尚书左侍郎兼太子侍读这个官职;而这里的“曹彬”并不是北宋初年儒将曹彬,应是另有其人。
墓志铭叙述了陈庸的一生功绩,内容与《嘉定赤城志》、《赤城集》、《朱子文集》、《王十朋全集》以及历代《仙居县志》相比更加详细,特别是有关陈庸的少年时代的记载。在墓志铭开头部分记述他3岁丧母,15岁丧父,还讲到:“ 从乡先生方斵游,斵奇之”。这里的“方斵”就是后来创办桐江书院的方斵。在此可以看出年少时候,陈庸对皤滩一带非常熟悉。以至于他的后人会选择皤滩境内作为墓地。陈庸字时中,号一诚,人称“诚斋先生”,县内清口园人。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登进士,时年31岁,历御史台主簿,知常州,兵部郎中,太府少卿,中书、门下检正诸公事,知抚州,终提点江西刑狱,为官清正廉明。
陈庸与当时的学术界交往比较密切,和朱熹、王十朋、吴芾等人的交往留下大量的诗文酬和,在各种书籍上记载的比较多。而陈庸与杨万里的交往鲜见于文献,但是从《杨万里年谱》,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和陈庸相距3年,两人或许通过师友相识在杭州。又,杨万里为江西吉州吉水人,陈庸客宦江西的时间比较多,与杨万里年龄差距不大,而且杨万里也取号“诚斋”,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意趣相投?当然要考证出杨万里与陈庸的关系,还需要更加多的文献资料来印证。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