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初二历史
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100字左右)
解答:
五四运动之起因
1.政局:民国成立后,先有袁世凯称帝.继有军阀混战;袁世凯为求称帝而接受日本之二十一条.其后段祺瑞为贷款,亦承认日本在山东之特权。在内忧外患下,爱国运动由此引发。
2.外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欲取回山东权益,但因英法等国袒护日不而无功;中国外交失败之消息传来,举国愤怒,遂爆发五四运动。
3.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自顾不暇,中国工业得以发展;惟日本于此时乘隙加强对中国之经济侵略,引起国人不满,抵制日货运动时有发生。
4.文化: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胡适等倡导学术自由,鼓吹新文学运动:加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之涌现,成为推动五四运动之力量。
经过: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向东交民巷进发,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转而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学生冲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来,正在该处的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烧,军警当场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北京学生实行罢课,通电全国表示抗议。
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迅速扩大。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城市和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也展开了爱国活动。当时在上海的孙中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北京政府被迫于5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但又下达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6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分组出发到街头演讲;6月4日出动更多的学生进行宣传活动,两天内竟有近千学生遭到逮捕,从而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上海人民首先起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大力声援北京学生。特别是上海工人从6月5日起发动了有六七万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九江、芜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为之震惊,不得不于6月6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10日宣布 “批准”曹、章、陆三人 “辞职”。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胜利地告一段落。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