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急急~~
我需要参照那篇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美谈判风格的差异 论文定题目和提纲。拜托尽快帮我搞定!谢谢
解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商务谈判越来越显示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个时候,仅仅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1、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通过社会关系相互传递从而被大家都认同的行为特征和价值观,它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等。文化的概念广而且复杂,但它实际上包括了人们生活的每一方面,涉及到人们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各种需要。
2、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人员来自的地域不同,民族、经济、政治、观念及宗教都随着发生极大的差别,而这些方面都是造成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原因。
(1)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的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传统习惯等的差异,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
(2)民族差异
民族差异是指不同的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语言、风俗、爱好和习惯。他们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方面各有其特点。就拿我国的汉族和美国来说,我们汉族性格温顺,是典型的耕民族特征。美国人的性格开朗大方,待人热情,从而导致了美国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与我国汉族都相差甚大。
(3)政治差异
政治差异是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及政治法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统一规范的作用,从而使得各国人民在政治观念方面存在差异。拿中国古代和西方国家来说,中国古代皇帝常常使用疑诏诡使、倒言反是等权术,在监察工作上采用连坐告密、遣史巡行、牵制监督、特别侦缉、密奏传呈、检核薄册、举动案章等方式;而西方社会则是试图通过政治权利内部“分立”、“分工”来达成权利的均衡,以防止权利专制和腐败。
(4)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是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高,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安全意识也普遍较强。而中国正处于发展中,更加注重的则是工业上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
(5)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过程,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主要流行在北欧、北美和澳洲,还流行于西欧和南美国家;中东及北非大体上属于伊斯兰教范围;亚洲很多地区的人民则信奉佛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6)观念差异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它包括时间观念,财富观念,对待生活的态度。对风险的态度等,同样的事物和问题,不同社会的人会得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观念差异对人们的影响才、渗透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的诸多差异,最终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正确认识彼此的文化差别,就可能在谈判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如欲在商务谈判中不辱使命,稳操胜券,就必须了解文化对谈判方面的影响。而在礼仪上、语言与非语言上、时间观念上、谈判风格上以及沟通方式上这些方面对谈判的影响极为明显。
1、礼仪上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行为规则和形式。中西方之间的礼俗各不相同。例如,在穿着方面上,我国服饰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来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颜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而西方国家如英国人,他们注重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优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门,就得衣冠楚楚。虽然英国人己失去昔日的雄风,可是自负心特别强。中、上层的人士由于过着舒适的生活,因此也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庄重。如果不了解各方的礼仪就容易失礼于人,对谈判的结果是否成功有着直接的影响。
2、语言和非语言上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沟通。语言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但跨国文化交流的一个严重通病是“以己度人”,即主观地认为对方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我们的习惯去理解我们 的发言,或从对方发言中我们理解的意思正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最经典的例子就是“Yes”和“No”的使用和理解,中方说的“Yes”表示礼貌的“I hear you”的“Yes”,而不是“I agree with you”的“Yes”。实际上,“Yes”这个词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以上两种以外,还有“I understand the question”的“Yes”和“I’ll consider it”的”Yes”。”No”的表达方式也很复杂。有些文化的价值观对正面冲突。因此人们一般不直接说“No”,而用一些模糊的词句表示拒绝。例如:巴西人用“some what difficult”代替“impossible”,没有经验的谈判者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会浪费时间,延缓谈判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对方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无误地传递和接受信息。
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上。非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身体语言。一些身体语言在一种文化中是无伤大雅的。而在另一种文化中这个相同的身体语言可能是带有侮辱性质的。如:不要接触马来西亚人的头,因为马来西亚人认为那是灵气所在;在意大利人面前触摸一侧鼻子则意味着不信任;和法国人谈话,则需要专心直视对方等等。
3、时间观念上
时间的意义也是因文化而异,因此它也直接地影响着中西方之间的谈判。中国人对时间的流逝并不十分敏感,人们喜欢有条不絮,按部就班。在商务交往中,对时机的判断影响到交易行为,信奉欲速则不达,防止拔苗助长,急躁妄为。如果时机不成熟,则按兵不动,也不草率行事,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深入,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正在逐渐加强,工作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西方人非常注重时间观念,他们把时间看做金钱,因此,在谈判中不喜欢拖延谈判,中断谈判,迟到早退,他们倾向于准时展开会谈,按日程安排一步步达成最终的协议。
4、谈判风格上
文化不仅决定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从而使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
按照中国文化特点,在谈判时,一般注重“先谈原则,后谈细节”的风格,而西方恰恰相反,他们比较注重“先谈细节,避免讨论原则”,而这种差异常常导致中西交流的困难。中国人喜欢在处理麻烦的细节问题之前先就关系双方的一般原则取得一致意见,把具体问题安排到以后的谈判中去解决。这种思维定势在多数情况下,可使我方在以后的讨价还价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西方人通常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因而他们比较愿意在细节问题上多动脑筋,而对于原则性问题的讨论则显得比较松懈。
5、沟通方式上
中国文化追求广泛意义的和谐与平衡,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面子”观念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层次,并直接影响商务谈判。在商务谈判中,中国商人不喜欢直接、强硬的方式,对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采取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方法作答,或利用反问把重点转移;而西方,比如德国人,他们则喜欢直截了当的沟通,所以他们希望对方能直接回答的疑问。因此,在谈判前,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才能在谈判内中与对方顺利进行谈判。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常常没有领悟、重视或注意到文化对谈判方式的重要影响。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有些谈判者也许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的一些“不同的”,或者“费解”的谈判方式的具体表现,但却认为并不重要。有的人盲目的认为涉外谈判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事实和数据是通用的。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1992年,来自中国商务谈判代表和其他1 2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一个代表团,去美
国采购约3000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和技术。美方自然想方设法令他们满意。其中一项是在第一轮谈判后送给代表团每人一个小纪念品。纪念品的包装很讲究,是一个漂亮的红色盒子,红色代表发达。可当代表团高兴地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当面打开盒子时。每个人的脸色却显得很不自然——里面是一顶高尔夫帽,但颜色却是绿色的。美国商人的原意是:签完合同后,大伙去打高尔夫。但他们哪里知道“戴绿帽子”是中国男人最大的忌讳。最终代表团没签下合同,不是因为美国人“骂”人,而是因为他们对工作太粗心,连中国男人忌讳“戴绿帽子”这点常识都搞不清。怎么能放心地把几千万美元的项目交给他们?由此可见,美国人这次谈判失败,是由于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商务谈判中,如果不重视对方文化的差异性,就容易导致谈判的失败。
四、如何对待中西方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1、谈判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一般包含四个阶段:一是寒暄,谈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话题;二是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三是进行说服;四是作出让步并最终达成协议。进入正式商务谈判之前,人们一般都对商务谈判的进程有一种预期。这种预期往往影响着谈判进展的控制和谈判策略的选择。由于来自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在语言及非语言行为、价值观和思维决策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他们所持有的预期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的预期又会引起这些谈判者在谈判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差异。
(1)寒暄
这里的寒暄意旨为建立关系或者彼此相识而进行的与谈判“正事”无关的所有活动,目的是借此了解客户的背景和兴趣,从而为选择适当的后续沟通方式提供重要线索。就美、中文化差异而言,美国文化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感兴趣的主要为实质性问题。因此,美国商人花在与工作不相干的交谈或了解外国对手上的时间很少,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交流则来得很快。美国人在谈判桌上会讨论一些与生意无关的话题,如天气、家庭、体育、政治等,但他们这样做更多地是出于友好或礼貌而已,通常在五、六分钟以后就会进入下一阶段。相反在看重相互关系的中国文化中,却常常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着力于先建立舒适的私人关系,然后再谈业务。
(2)交流工作信息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信息交流往往呈现种种不完全性特征。
一是语言差异和行为差异所引起的信息理解错误。一般人只能理解相同文化背景的讲话者讲话内容的80~90%——这一事实意味着有10~20%的信息被误解或听错了。可以想象,当一个人讲第二语言时,误解或听错的百分比将会急剧上升。而且当第二语言能力有限时,甚至整个会话可能全部被误解。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往往较为隐蔽,难以被意识到。当外国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二是非语言交流技巧差异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有时为了从谈判对手那里搜集信息,
会采用“单向型”谈判策略——让外国对手提供信息。由于不同文化间客观存在着交流技巧差异,如沉默时段、插话次数和凝视时间差异。特别是当这种差异较为明显时,信息不对称就自然产生了。比较中、法文化,不难发现,中国式的交流技巧中凝视和插话出现的频率较低,但沉默时段较长,而法国谈判者似乎不甘寂寞,往往会在对方沉默时填补这些沉默时段。
三是价值观差异所引起的信息反馈速度及内容不对称。一方面,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时间利用方式或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瑞士人、德国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具有此类特点。而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如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则具有此类特点。在多种时间利用方式下,人们有宽松的时刻表,淡薄的准时和迟到概念和意料之中的信息反馈的延期。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类型的买方和卖方关系:垂直型和水平型。垂直型买方和卖方关系注重含蓄和面子,而水平型买方和卖方关系依赖于买方的信誉,注重直率和讲心里话。
(3)说服
说服就是处理“反对意见”,去改变他人的主意。说服是谈判的要害所在。但是,人们对说服的认识、说服方式的选用往往因文化而异。在注重垂直型地位关系的文化中,人们往往趋向于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寒暄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交流上,说服阶段要“争论”的内容就很少。即便进行说服,出于保全面子的心理,往往会选择含蓄或幕后的方式,而且说服的方式和结果还与地位关系有关。如在日本文化中,因为比较放肆或强硬的谈判战略可能会导致丢面子并破坏重要的个人关系,所以较少被使用。但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会被买方使用。相反,在注重水平型地位关系的文化中,人们信奉坦率、竞争和平等价值观,认为说服是最重要的,谈判的目的就是迅速地暴露不同意见以便加以处理,例如,美国商人喜欢在谈判桌上摊牌,急于从信息交流阶段进入到说服阶段。此外,谈判时也易于改变思想,使用较其他文化相对多的威慑性说服战术,并且常常会流露出一种易激动、在其他文化看来可能是比较幼稚的情绪。
(4)让步和达成协议
基于客观存在的思维差异,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呈现出决策上的差异,形成顺序决策方法和通盘决策方法间的冲突。当面临一项复杂的谈判任务时,采用顺序决策方法的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人常常将大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将价格、交货、担保和服务合同等问题分次解决,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从头至尾都有让步和承诺,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然而采用通盘决策方法的东方文化则要在谈判的最后,才会在所有的问题上作出让步和承诺,达成一揽子协议。
2、谈判后:因文化而异搞好后续交流
国际商务谈判后管理涉及到合同管理及后续交流行为。不同文化对合同的内容、合同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理解。在西方如: 美国文化强调客观性,注重平等观念,因此,往往依赖界定严密的合同来保障权利和规定义务。结果,美国企业之间的合同常常长达百页以上,包含有关协议各个方面的措辞严密的条款,其目的是借此来保障公司不受各种争端和
意外事故的伤害。此外,不拘礼节的美国文化一般将合同签订仪式视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举动,所以合同常常是通过寄发邮件来签订的。
那些注重关系的文化,其争端的解决往往不完全依赖法律体制,常常依赖双方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些文化中,书面合同很短,主要用来描述商业伙伴各自的责任,有时甚至写得不严密,仅仅包含处理相互关系的原则的说明而已。即便是针对复杂的业务关系而制定的详细合同,其目的也与美国人所理解的并不相同。注重关系文化的管理者常常希望举行一个由各自执行总裁参加的正式签字仪式。
就后续交流而言,美国文化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感兴趣的主要为实质性问题,所以往往不太注重后续交流。但是在注重个人关系的文化中,保持与大多数外国客户的后续交流被视作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部分。
以上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分析了其商务谈判,从事中西方文化商务活动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倾向决定着文化差异的作用,它可以夸大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将文化差异引起的障碍降低到最低点。人们在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时,如果能克服文化障碍,知己知彼,入乡随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那就能促进双方的了解,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能适应双方的经济文化环境,以便走向成功。
参考文件出处 中国谈判网 www.dotiao.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