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文提纲
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助学贷款的风险思考 的详细提纲应该怎样写?
解答:
《金融与经济》2006年12期
关于加强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曹小英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机制层面上制定了一系列防范助学贷款还贷风险的措施。处于借贷双方之间的高等学校应该发挥其长于思想教育的固有优势,在道德层面上强化学生的诚信理念,以便与机制性措施相济为用,形成外部他律与内部自律共同运作的双律还贷风险格局。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江西南昌330032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双律格局;评价体系
【分类号】:F832.479
【DOI】:CNKI:ISSN:1006-169X.0.2006-12-039
【正文快照】:
一、为配合助学贷款偿还的风险防范,高校应发挥教育职能部门的独特作用,强化学生及时偿贷的道德自律。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据统计,助学贷款为约200多万大学生解决了“上得起学”的问题。但其欠贷不还比例高得震惊世人,以致银行纷纷停办此项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财政贴息方式和还贷年限等方面作了调整,同时对贷款偿还的风险防范措施作了新的规定,高校在助学贷款实施工作中的责任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那么,高…
-------------------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
2007年第6期(总第103期)
方舒峰 福建省教育厅 学生贷款管理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要做到:树立科学的风险观;加强学生的征信宣传教育;建立科学的风险补偿机制。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思考
主要因为学生违约产生的风险,是事关国家助学贷款能否健康顺利发展的一个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笔者就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谈一些想法,供参考。
一、科学观念是必要前提
科学的观念是引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当前,不少人认为,由于主观上贷款学生征信意识参差不齐,客观上就业难、收入低,以及征信约束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预期系数高、且无以防范控制,对如何防范控制风险束手无措、信心不足。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态度有失公允、有偏颇之嫌。
首先,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时候、事情都有风险。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风险是绝对的,没有风险是相对的。其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无法、不必回避的。再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在风险面前,我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主观能动性一样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不少人”认为的情况确实存在,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忽视风险、放任风险蔓延当然是有害的;但是,谈风险色变、“望而却步”、甚至夸大风险更是无益的。只有正视风险、勇敢面对、从容应对才是正确的态度。具备这样积极的态度,是有效控制风险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征信宣传教育是根本
“在影响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学生信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关键所在”。
(一)认识要提高
认识的程度决定了工作的力度。只有深刻认识征信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从国家助学贷款本质提高认识。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信用是它的本质属性。信用贯穿贷款的始终,学生以信用担保的形式获得贷款,又在还款中体现信用。出现违约问题,就是信用问题。当前,在整个社会征信体系尚未建立的时候,对我们高校来说,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这种信用贷款产生的信用危机,征信宣传教育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手段。或者说,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显出征信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越是要加强征信宣传教育。就是到了将来,社会征信体系十分健全完善的时候,也仍然要进行征信宣传教育。征信宣传教育将伴随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发展的全过程,这是由他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2.从打造征信社会高度提高认识。征信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建设征信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家正在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大学生是人群中受教育、文化程度较高的一个群体,理应成为讲征信的带头人,做好他们的征信宣传教育工作,是建设征信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义尤其重大。
3.从违约的严重危害性提高认识。违约,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素质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学校教育、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恶意违约直接影响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影响到学生和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影响到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危害是严重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方法要改进。
征信宣传教育活动,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声势不够大、计划性不够强、随意性比较大、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不断改进方法,取得实效。
1.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是认真严肃的课堂教育,更要注意采用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能够发挥大学生们优势的、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形式,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使他们在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教育效果。我们许多高校通过邀请银行有关负责同志开讲座,举办知识竞赛,利用网络、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组织文艺会演等形式,开展征信宣传教育,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2.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征信宣传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避免“目中无人”、泛泛而谈、无的放矢。每一项活动都要精心准备,做到有主题、有内容,针对学生们学习、思想、生活的实际进行教育,努力使征信观念意识入脑入心。我省有的高校专门开设征信宣传教育选修课程,用学分衡量、评价学生的征信情况,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出现学生争上选修课的情况,征信宣传教育搞得有声有色。
3.要树立典型,宣传引导。要善于运用典型教育的办法,特别要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大力宣传那些诚实守信、自立自强、人穷志坚的学生事迹,发挥他们示范、引导的作用。
(三)措施要加强。
征信宣传教育要做到“软”任务和“硬”措施相结合。就是要在面上“说教”的同时,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用这些制度、机制来规范、引导诚实守信的行为,制约、打击违约特别是恶意逃贷行为,巩固教育成果。
1.要建立健全登记管理制度。建立贷款学生档案,借助电子信息手段进行管理,为了解学生贷款、还款的基本情况提供依据,为协助银行跟踪催收提供帮助,为今后与整个社会征信制度的对接做好准备。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抓紧做好。我省近两年来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采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要建立健全沟通联系制度。沟通联系是获得信息的基本方法,是取得互相了解信任、特别是针对出现紧急重大情况及时采取各项应对措施的前提条件。我们有的高校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学期给家长或学生一封信件、一个电话、一次谈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高校都与经办银行保持密切的联系,有的高校还选派学生帮助经办银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还贷情况,并且在互相沟通、联系、帮助的过程中,增进了信任、友谊,促进了工作,有的银行主动要求增加贷款额度、提前发放贷款,有的高校积极的工作感动了银行、有效的措施帮助了银行的催收贷款、获得了银行的赞许和奖励。
3.要建立健全奖励惩处制度。及时恰当的奖惩是做好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口头和书面通报的形式,采取信用情况与评先评优、与学校其他资助和奖励项目挂钩的办法,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有的在校园网内公布违约学生名单,经办银行还给及时还款的学生颁发征信证书、并承诺这些学生今后可以享受优先、优惠、优质的金融服务。
在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中,高校理应、也完全可以发挥积极地作用。
三、科学补偿是保证
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风险补偿机制,保证金融企业的利益、效益不受严重威胁,又能有利于调动、提高高校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对贷款学生的约束力。
1.补偿多少应该以实际风险的大小为标准。补偿金是用于补偿风险的。所以风险有多大补偿就应该给多少,风险是动态的,补偿也是随之波动的,没有一个恒定的数值,不宜、也难以进行主观臆断,补偿应该与风险相当。
2.风险与高校管理关系重大。在目前整个社会征信体系刚刚建设、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管理对控制风险具有重大作用,管理越严、越好,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在很大程度上,风险说明了管理,管理直接影响了风险。
3.风险补偿必须做到权责利对等。风险补偿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抵御、防范风险、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不是为了补偿而补偿,更不是为了补偿而制造风险。所以必须做到权责利对等,才能互为约束激励,降低风险。
4.奖惩应该作为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奖优罚劣是高校管理情况、权责利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奖惩的力度的大小,与高校的压力和动力、管理的力度、控制风险的成效是成正比的。某种意义上说,奖惩的力度有多大,控制风险的成效就有多大。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建立了一套与高校管理绩效直接挂钩的风险补偿机制,产生了积极效益,引起广泛关注、高度评价。但是,从其他地方实行的一般模式的运行情况看,存在单纯的就风险补偿论风险补偿的问题,缺少约束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比例的确定和使用都缺少充分的科学依据。风险补偿金没有从根本上解除风险。银行拿到风险补偿金是虽喜更忧,喜的是多少得到一些补偿,忧的是风险到底有多大,补偿金与实际风险有多大的差距,心里没数;政府财政和高校因为给了补偿金,风险就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了,也就不会在管理上下很大的功夫了。银行的风险顾虑并没有消除,积极性依然不高。
主要参考文献:
汪路. 李大健 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4,(8):101.
河南11万学子获国家助学贷款[N].中国教育报,2006.10-30-1.
【作者简介】方舒峰(1965-),男,福建省莆田市人,现在福建省教育厅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资助、教育经费政策理论进行研究。
【相关文献】
化解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经济学思考 - 高等农业教育 - 任喜雨 尉清平 范亮春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 教育与经济 - 胡进
浅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主要来源及化解对策 -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 安云初
浅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主要来源及化解对策 -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 安云初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法律监管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钟志勇 谢蓉蓉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分析与规避 -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王善民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博弈分析与规避 - 财政监督 - 柳劲松,张茂林,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之解 - 社会科学论坛:B版 - 无
湖南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的构想 - 湖南商学院学报 - 向春华
规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社会保险整合对策 - 中国科技信息 - 朱相诚,黄波粼,
论高校规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道德调控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周宏军
构建有效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解套助学贷款回收难的思考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陈国治,邹青,
你了解国家助学贷款吗? - 中国民办教育 - 无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理性思考 - 中外教育(福建) - 林伟
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规避机制建构 - 经济管理 - 郑勇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