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有关CPA的几个基础问题

请教各位学兄学姐:
1、每年的CPA什么时候开始报名?
2、是三年内考完五门还是四年内考完?
3、如果分两年考完,科目的最佳分配是什么;三年考完的科目分配又如何?
谢谢!!!
注:我对会计有基本的了解,学过会计学原理

解答:

1,注册会计师CPA考试是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周末举行。一般每年三月份开始报名。
2,一共五门: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在五年内通过。
3,根据个人的教育背景和个人兴趣不同而异。就近几年考试情况而言,一般认为会计最难,及格率在10%左右,其他各科及格率要高一些。

复习书一定要用当年的新版,辅导书最好选当年5、6月份出版的。如果还有前一年的课本就再好不过了,因为每一年课本更新的部分都是考试的重点,对照起来看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参加一个比较有口碑的辅导班也是过关的不二法门。

  会计:投资、合并报表是重点
  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这一科,可称得上是第一杀手。会计书最厚,内容最多,要充分做好吃苦和受打击的准备。想要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就要“梅花扑鼻香”是绝对不可能的。总的来说投资、合并报表等是永恒的重点,当然每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很重要。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不过有些重点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属于下了工夫也白费。

  财务成本管理:多多做习题
  首先要说的是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但说它很难考却也未必。就我的感觉来看,应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考核全面,题量较大,而且注重实际。所谓“实际”,主要是考查财务数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实多是纸上谈兵的东东),因而试题中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只要多做习题就OK了。当然计算会相对复杂一些,不过只要平时注意理解概念也就行了。

  审计:强化记忆
  据考纲说“《审计》科目的考试以‘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命题原则”,就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通过审计的唯一好方法就是“背”,或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其实只要你背下来了就一定能理解)。

  审计重点在前面几章,关于基本审计概念、理论的内容以及最后几章关于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内容,至于中间几章关于各个循环的具体审计程序,只要知道每个循环的一些重点内容、理解其精神就够了。考前要特别注意审计报告的部分,多做题,应该很顺利地PASS(前提是你的会计还不错。)。

  经济法:背书、背题
  实话实说,经济法是比较注重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的一门。但令人郁闷的是,经济法考试的特点之一是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以及辅导教材所有章的内容(记住是“所有章”)。换句话说,整本书你得全背。当然,可以把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如股票、债券、基金、上市条件等等。

  此外,还可以多看一看经济类的报纸,上面常有一些真实案例,可以给我们以启迪。  
  树立考试信心
  
  考试成功的信心来自于熟练掌握应学的知识,以及懂得如何能在考试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应试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表达知识的能力。不少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认为自己不行。殊不知,遇到困难比你多的还大有人在。你必须有自信!如果首先你就自认不行,底气不足,那还参加什么考试?当然,考试成功的信心来自于熟练掌握应学的知识,以及懂得如何能在考试中达到最好的效果。为此,你必须计划充分的复习时间,了解必要的考试信息,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对本次考试进行合理安排。
  
  了解命题原则与要求
  
  大量的调查表明:低分往往是由于没有准备去获得应该知道的信息而产生的结果。
  
  考试成功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多地掌握考试的各种信息。这样可以使你集中力量抓主要问题,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有限的复习时间。由于你所参加的是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因此你应该清楚下列问题:
  
  第一,现在离考试还有多长时间? 今年CPA考试的命题原则与要求与往年比较有什么大变化?
  
  第二,如果你参加过往年的CPA考试,感觉如何?问题何在?
  
  第三,今年的考试指定教材的内容与往年比较有什么重大变化?对去年考试的各科试题考生的普遍反映如何?今年考试题型有哪些?各类题型大致占多少分?
  
  第四,除指定教材外,你有什么好的习题复习资料?
  
  第五,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其他资料?比如前两届的考题及标准答案。
  
  第六,你能有充分的时间复习吗?将如何有计划地安排这一宝贵的复习时间?
  
  第七,附近有什么单位举办考前串讲班吗?该单位过去的辅导效果如何?
  
  第八,有条件上网吗?网上也有许多的好的习题与模拟题。
  
  在这里,了解考试命题原则和命题要求是很关键的,它决定了出题的方向。聪明的考生往往能够依据命题原则,结合自己对课程的专业理解进行“押”题。CPA考试一向以“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命题原则。CPA考试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覆盖面宽、重点突出,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联系密切;
  
  2.试题应当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务操作;
  
  3.体现知识更新的要求,新知识、法规、制度、准则等在试题中应达到一定的比重;
  
  4.综合性试题应涉及多个知识点,在考核考生掌握各方面知识的同时,考核综合分析能力;
  
  5.试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避免直观,以考核考生的职业判断力;
  
  6.考核考生掌握国际惯例方面的知识。
  
  考试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包括案例分析题)等。
  
  各题型分值分配及命题要求一般是:
  
  (1)每一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的分值不超过2分,一套试题中上述三种类型试题的总分值应低于50分。
  
  (2)简答题主要是要求考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进行简单阐述和应用说明。这类试题主要考核考生在记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组织、整理得出答案。每一简答题的分值应不低于4分,简答题型的分值在一套试题中所占分值不宜超过20分。
  
  (3)计算题主要考核考生对各种计算公式和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既要求有简单计算过程的考核,也需要有一定的复杂性。每一计算题的分值应不低于5分,计算题型的分值不宜超过20分。
  
  (4)每一综合分析题的分值应不低于10分,综合题型的分值不低于30分。综合题命题的基本要求是:涉及多个相关知识点,且各知识点间应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以考核考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一定的阅读量,以考核考生挖掘有用资料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试题应与实务紧密相联,以考核考生实务操作能力。
  
  把握教材精髓
  
  善于总结和系统把握是成功考生复习时的“常规武器”,也是他们考场上屡次取胜的两大“法宝”。
  
  教材是考试的根本。一般来说,指定教材包含了命题范围和答案标准,你必须按指定教材的内容、观点和要求去回答考试中的所有问题,否则你很难获得高分。没有指定教材而去参加考试是不可想象的。但有了教材,还必须善于总结与系统把握教材的精髓。1998年北京CPA考试状元(5科总分372分)郑晓苹说:“善于总结和系统把握是成功考生复习时的‘常规武器’,也是他们考场上屡次取胜的两大‘法宝’”。所谓“善于总结”就是在仔细看完一篇教材的前提下,一边看书,一边作总结性的笔记,把教材中每一章的要点都列出来,从而让厚书变薄,并理解其精华所在;所谓“系统把握”就是不仅要系统全面地把握每一课程,而且要系统地把握CPA考试5门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每门课程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各个章节割裂开来。比如,《会计》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与“股本”或“实收资本”,“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审计》中的“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等。再比如,《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税法》,等等。总之,从整体来把握教材及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克服复习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解与做题相结合
  
  适当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做题。所以,在应试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CPA考试所涉及的各个科目均具有严谨性、务实性的特点,尽管很多问题从理论上讲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运用专业判断,但在考试时,考试试题的答案都应具有“唯一性”,客观性试题尤其如此。这里的“唯一”,实际上也可以说是“统一”,即统一于“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的各“考试点”。但考试大纲只规定了考试范围,并未给出具体的考试内容;指定教材通常也只是就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平铺直叙地加以展开说明。如何将“指定教材"中各“考试点”(由“考试大纲”决定)与“考试试题”的“答案”联系起来呢?这就要求你在理解指定教材的同时,必须做一些练习、模拟题,并能举一反三。可见,每一位考生还必须得有一本与指定教材相配套的习题复习资料。
  
  一本好的习题复习资料应该按照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的内容,以“考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并附有多套模拟试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练习、模拟,你可以自我测试对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了解哪些内容知道,哪些问题能回答,哪些章节没把握,哪些试题你以前根本没见过,哪门课比较起来掌握得较好,等等,从而为你进一步学习做好思想和时间上的准备。但复习资料不宜过多,选一两本就行了,多了容易眼花,反而不利于复习。



参考文献:http://www.sykjw.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