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求一篇英语名作的中文翻译

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84年写的文章,篇名是“Sex, Drugs, Disasters, and the Extinction of Dinosaurs”。 谢谢各位

解答:


  性、藥物與暴力──

恐龍滅絕記


--------------------------------------------------------------------------------

【摘要】哥白尼或達爾文之輩的真正成就,不是發現了真實的理論,而是發現了有發展潛力的新觀點

──維根斯坦

法老與恐龍

舊約中不放摩西及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法老,和自然史上的恐龍,至少有一點相似:他們都遭到了天譴。法老在「摩西十災」的折磨下,終於軟化,聽任摩西及族人回返故土。恐龍雄霸自然史近一億年,在白堊紀之末「突然」滅絕,假如這不是天譴,就太沒有道理了。有意思的是,過去科學家想出來的道理,總脫離不了摩西十災的影子。例如,有人認為當年小型哺乳類把恐龍蛋給偷吃了,恐龍因而絕子絕孫。法老治下的埃及不是每一家的長子都在上帝的「重擊」之下死了嗎?又有人認為白堊紀末氣候發生了劇變;埃及不也在上帝的大能之下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冰雹?

不過利用聖經做為科學靈感的泉源,並不違反「科學精神」。以上的「科學理論」共同的缺陷是:將恐龍的絕滅視為一自然史上的孤立事件;它們都是有專門職責的理論(ad hoc theory)──只負責解釋恐龍的絕滅。儘管它們在通俗的科學讀物中十分流行,或能引起報社的注目,卻不能算是「科學」。

科學基本上假定了自然界有一特定的秩序,科學家正在研究的對象,是這一秩序中的一個元素,它與其他的現象或元素,必然有關連。科學研究的目的在揭露這一秩序,而不只是解釋引起科學家興趣的現象。換言之,要是我們只設法解釋每一個引起我們興趣的現象,我們努力的成果,集合起來不一定成為科學。「好的」理論能擴展我們對於自然秩序的認識。

三個新理論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關於恐龍的絕滅又有三個理論問世。它們分別涉及我們這個時代的基調──性、藥物與暴力。以下我們便利用這三個理論,具體地闡釋上述的科學觀。

一﹑性──雄性動物的睾丸,只能在一窄小的溫度範圍內發揮功能,像哺乳類的睾丸都懸於體外的陰囊中,為的是它不能忍受身體的高溫。白堊紀之末,全球發生了溫度上升的現象,使所有雄性恐龍的睾丸,都喪失了功能,恐龍因而絕後。

二﹑藥物──顯花植物大約在白堊紀演化出來,許多這種植物含有能影響心理狀態的化學成分,如生物鹼。這些成分味道苦,今日的哺乳類懂得不去食用它們,然而恐龍既不能嘗出這種苦味,肝功能又不足以解除這些化學品的毒性,最後死於毒品過量。

三﹑暴力──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漫天灰塵蔽天遮日,海洋浮游生物與陸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全部停止,自然界的食物鏈因此破壞,造成大規模的生物絕種現象,恐龍是罹難者之一。

「睾丸理論」並不難對付。恐龍絕滅並不是當時的孤立事件,還有許多生物也絕種了。地球溫度上升足以造成這一「大屠殺」嗎?溫度為什麼上升?如何證明那時溫度曾有上升現象?恐龍不能棲息在陰涼的地方嗎?更要命的是:如何證明恐龍的睾丸在某一特定的溫度範圍內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呢?別說我們找不到睾丸的化石,就算找到了又如何?一個根本無法測試的理論在科學上毫無意義;說完這個理論的時候,也是研究工作停擺的時候。無法指導進一步的研究活動的理論,不是個「好」理論。

「毒品理論」更糟。顯花植物在恐龍滅絕之前數千萬年已在地球上發榮滋長,為什麼要花那麼長的時間才能除掉恐龍?其他的生物又是怎麼滅絕的?如何才能知道恐龍的口味及肝功能。這也是個無法測試的理論。

「小行星理論」是目前所知最好的理論,它可以解釋大部分有關的現象,而不只是恐龍滅絕理論。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機會否證(falsify)它。這個理論能指導進一步的研究規劃,即使結果不支持它,也使我們對已往並不十分清楚的領域有了探索的機會。科學並不是在漫無目的的資料收集工作中成立的,有了明確的計畫,我們才能作有組織、有系統的探究,否則如何評估整個研究的成果?也許熟悉「出埃及記」的人已經看出:「摩西十災」中的第九災(10章21-3節,埃及遭到三個暗無天日的日子),或可說是這一理論的「原型」。

大規模生物滅絕的意義

在生物界,絕種其實是很普通的事,甚至可以說是絕大部分物種的命運。在白堊紀晚期之前,恐龍族群已有百萬年以上的衰亡歷史,這時恐龍的種類已比中生代中期少了很多。白堊紀末的絕種事件不過是對恐龍的「最後一擊」罷了。在地球生命史上,像這種規模的生物絕種事件至少有五次。例如古生代也和中生代一樣,隨著一次大規模生物絕種而落幕。雖然我們還不明白造成這種事件的原因,這種事件在生命史上的意義卻十分清楚,它們創造了新的生命演化模式的發生機會。就好像生命舞台上的大部分主角都一齊消失了,原有的戲完全繼續不下去,原來的配角紛紛有機會擔當重任,卻演出了另外一齣。在中生代的生
物社群中只是小角色的靈長類,在新生代繁殖演化,結果產生了地球生命史的史官──人類。

參考資料

1. S. J. Gould, "The belt of an asteroid", Natural History, June l980.

2. S. J. Gould, "Sex, drugs, disasters and the extinction of dinosaurs", Discover, March l984.

王道還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人類學組,本刊編輯委員

有人說:科學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假如缺了求證步驟或不能進行求證,便不是科學。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說不定有個假說可以解釋爬蟲王國的覆沒和別的許多動物族類中發生的差不多的慘事,這就是:一個族類的滅絕乃是由於生物的老世系的生殖率的自然減低。事實上,由於有機體進化的任何特定分支之內的每一個新世代都是由先代的發生細胞所產生的,我們可以說,由種類所傳遞的遺傳特性會越來越「沖淡」,而老世系的細胞會逐漸變得「懶於分裂」了。

我們現有的關於活細胞的特性及其分裂過程的知識仍然太貧乏,不足以判斷上述的假說是否正確。但是,從常理看,這種「活力的衰竭」絕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動物或植物中的整個族類可能單單因為太過蒼老了而歸於死亡。這種觀點也符合於生物學上的「重演說」,這原理認為每一個個體在胚胎的初始階段裏都要重現它的種族的發展的全部歷程。假如個體的發展是同整個種類的發展相平行的,我們也就有理由反過來推測說:整個種族的本身遲早一定會死亡,正如種族中的每個個體會歸於死亡一樣。

試問:誰能想出求證的辦法?

(取材自G.Gamow著「地球古今談」今日世界出版社 1963)

中國發現恐龍化石最多的一次

1979年,四川省發現一個世界罕見的恐龍化石埋藏寶庫。這一恐龍化石埋藏在四川省自貢市郊大山鋪。共出土20多箱化石,總重達40噸,是我國迄今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一次。

經有關專家鑑定,這些恐龍是生活在距今二億年至六千五百萬年的中生代一類爬行動物。這一時期的恐龍化石,目前世界上發現很少,它的發現對研究古代地理,氣候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至今發現最大的鴨嘴龍化石

1972年,在山東省諸城縣發現一具鴨嘴龍化石,屬恐龍化石的一種新屬。這具恐龍化石從腳趾到頭頂高8公尺,從嘴到尾長15公尺,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至今發現的最大一具鴨嘴龍化石。

鴨嘴龍是中生代白紀晚期的動物,距今約一億年,生活在江湖沼澤地區,以植物食。










性、药物与暴力──恐龙灭绝记


  哥白尼或达尔文之辈的真正成就,不是发现了真实的理论,而是发现了有发展潜力的新观点──维根斯坦



法老与恐龙



  旧约中不放摩西及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法老,和自然史上的恐龙,至少有一点相似:他们都遭到了天谴。法老在「摩西十灾」的折磨下,终于软化,听任摩西及族人回返故土。恐龙雄霸自然史近一亿年,在白垩纪之末「突然」灭绝,假如这不是天谴,就太没有道理了。有意思的是,过去科学家想出来的道理,总脱离不了摩西十灾的影子。例如,有人认为当年小型哺乳类把恐龙蛋给偷吃了,恐龙因而绝子绝孙。法老治下的埃及不是每一家的长子都在上帝的「重击」之下死了吗?又有人认为白垩纪末气候发生了剧变;埃及不也在上帝的大能之下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冰雹?

  不过利用圣经作为科学灵感的泉源,并不违反「科学精神」。以上的「科学理论」共同的缺陷是:将恐龙的绝灭视为自然史上的孤立事件;它们都是有专门职责的理论(ad hoc theory)──只负责解释恐龙的绝灭。尽管它们在通俗的科学读物中十分流行,或能引起报社的注目,却不能算是「科学」。

  科学基本上假定了自然界有一特定的秩序,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对象,是这一秩序中的一个元素,它与其他的现象或元素,必然有关联。科学研究的目的在揭露这一秩序,而不只是解释引起科学家兴趣的现象。换言之,要是我们只设法解释每一个引起我们兴趣的现象,我们努力的成果,集合起来不一定成为科学。「好的」理论能扩展我们对于自然秩序的认识。



三个新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关于恐龙的绝灭又有三个理论问世。它们分别涉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基调──性、药物与暴力。以下我们便利用这三个理论,具体地阐释上述的科学观。

  一、性──雄性动物的睪丸,只能在一窄小的温度范围内发挥功能,像哺乳类的睪丸都悬于体外的阴囊中,为的是它不能忍受身体的高温。白垩纪之末,全球发生了温度上升的现象,使所有雄性恐龙的睪丸,都丧失了功能,恐龙因而绝后。

  二、药物──显花植物大约在白垩纪演化出来,许多这种植物含有能影响心理状态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这些成分味道苦,今日的哺乳类懂得不去食用它们,然而恐龙既不能尝出这种苦味,肝功能又不足以解除这些化学品的毒性,最后死于毒品过量。

  三、暴力──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漫天灰尘蔽天遮日,海洋浮游生物与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全部停止,自然界的食物链因此破坏,造成大规模的生物绝种现象,恐龙是罹难者之一。

  「睪丸理论」并不难对付。恐龙绝灭并不是当时的孤立事件,还有许多生物也绝种了。地球温度上升足以造成这一「大屠杀」吗?温度为什么上升?如何证明那时温度曾有上升现象?恐龙不能栖息在阴凉的地方吗?更要命的是:如何证明恐龙的睪丸在某一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呢?别说我们找不到睪丸的化石,就算找到了又如何?一个根本无法测试的理论在科学上毫无意义;说完这个理论的时候,也是研究工作停摆的时候。无法指导进一步的研究活动的理论,不是个「好」理论。

  「毒品理论」更糟。显花植物在恐龙灭绝之前数千万年已在地球上发荣滋长,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才能除掉恐龙?其他的生物又是怎么灭绝的?如何才能知道恐龙的口味及肝功能。这也是个无法测试的理论。

  「小行星理论」是目前所知最好的理论,它可以解释大部分有关的现象,而不只是恐龙灭绝理论。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机会否证(falsify)它。这个理论能指导进一步的研究规划,即使结果不支持它,也使我们对已往并不十分清楚的领域有了探索的机会。科学并不是在漫无目的的资料收集工作中成立的,有了明确的计划,我们才能作有组织、有系统的探究,否则如何评估整个研究的成果?也许熟悉「出埃及记」的人已经看出:「摩西十灾」中的第九灾(10章21-3节,埃及遭到三个暗无天日的日子),或可说是这一理论的「原型」。



大规模生物灭绝的意义



  在生物界,绝种其实是很普通的事,甚至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物种的命运。在白垩纪晚期之前,恐龙族群已有百万年以上的衰亡历史,这时恐龙的种类已比中生代中期少了很多。白垩纪末的绝种事件不过是对恐龙的「最后一击」罢了。在地球生命史上,像这种规模的生物绝种事件至少有五次。例如古生代也和中生代一样,随着一次大规模生物绝种而落幕。虽然我们还不明白造成这种事件的原因,这种事件在生命史上的意义却十分清楚,它们创造了新的生命演化模式的发生机会。就好像生命舞台上的大部分主角都一齐消失了,原有的戏完全继续不下去,原来的配角纷纷有机会担当重任,却演出了另外一出。在中生代的生物社群中只是小角色的灵长类,在新生代繁殖演化,结果产生了地球生命史的史官──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