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来源及典故
魏姓出自百家姓大全,“中国起名网”帮你选好名字。 岁能写文章。北魏时官太学博士、散骑常侍,编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奉诏编撰《魏书》,后官至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为北朝三才子之一。
鹤山受业;
虎观谈经。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思想家魏了翁(1178-1235),字华父,号鹤山。官至权工部侍郎。后知道潭州,(今湖南长沙)、绍兴、福州,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他推崇朱熹,近乎陆九渊,有《鹤山全集》。下联典指东汉五官中郎将魏应,字君伯,任城人。少好学,习鲁诗,举明经,永平初为博士。时会嵇诸儒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问难。再迁骑都御。
鹤山守道;
虎观谈经。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穰侯家跻四贵;
伯起名列三才。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大臣魏冉,原为楚人,几登相位,封于穰,号穰侯。五国破齐后,加封陶邑,富比王室,为当时“四贵”之一。下联典指北齐史学家魏收,为三才子之一。
两袖清风廉太守;
二分明月古扬州。
——阮元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阮芸苔赠魏春松联。
〖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兼听则明,以古作鉴;
通经致用,拜夷为师。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用舟与水比君与民,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其谏二百余事,见于《贞观政要》。下联典指清代思想家、史学家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
魏姓出自百家姓大全,“中国起名网”帮你选好名字。 阳人。道光进士。研究经术颇深,和龚自珍同属“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自建船厂,炮舰,练军经武,以加强海防,抵御外国侵略。
疏列御屏,契洽天子;
治称政谱,德薄黎民。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政治家魏徵。下联典指南宋思想家魏了翁。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人即负国,何忍负之。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名人魏向恒撰书联。
虎观谈经,妙析异同之旨;
鹤山授业,共推理学之宗。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东汉任城人魏应,字君伯,少年时学《鲁诗》,举明经,永平年间,历官博士、光禄大夫,建初年间任五官中郎将。弟子有数千人,很受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下联典指南宋学者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
附件:
魏姓来源及典故.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