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分了几大战区,中方每个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是谁?每个战区的大概地域在哪?最好来张地图!谢谢!

解答:

抗日战争八大战区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一战区所辖范围为河北北部及山东北部,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一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一战区的划分是以河北山东两省尚未被日军占领区域为主要战区范围。第一战区总司令本为委员长蒋中正身兼,之后不久,蒋中正因全心投入淞沪会战,将第一战区总司令交由程潜担任。另外在部队编成方面,则有宋哲元率领的第1集团军,刘峙率领的第2集团军及卫立煌率领的第14集团军。



1938年
1938年,增援日军迅速于华北取得优势,并在占领上海后,切断中国军队之华北运输线。为此,同年1月发表的1938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当中,将第一战区的区域略作更动,变成以北平至武汉的连接线为主,也就是平汉铁路沿线带状扩张区域。而所辖军队以商震率领的第20集团军与宋哲元带领的第1集团军;共25个步兵师,2步兵旅,2骑兵师为构成部队,以整编师8000人计算,人数超过20万人。



1938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第一战区部分

司令长官:程潜
第20集团军: 商震
第32军: 商震(兼)
骑兵第14旅: 张占魁
第1集团军: 宋哲元
第53军: 万福麟
第77军: 冯治安
第181师: 石友三
第17师: 赵寿山
骑兵第3军: 郑大章
第68军: 刘汝明(直属)
第92军: 李仙洲(直属)
第106师: 沈克(直属)
第118师: 张砚田(直属)
新编第8师: 蒋在珍(直属)
新编第35师: 王劲哉(直属)
骑兵第4师: 王奇峰(直属)



1939年
司令长官: 卫立煌
作战地区: 河南及安徽一部份
第2集团军:孙连仲
第40军: 庞炳勋(战区直辖)
第3集团军:孙桐萱
第76军: 李铁军(战区直辖)
兵力:12步兵师、1步兵旅、1骑兵师、1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1944年
司令长官: 胡宗南
作战地区:陕西南部
第31集团军: 王仲廉
第4集团军: 孙蔚如
商南指挥所主任: 郭寄峤
豫省警备总司令: 刘茂恩
第34集团军: 李文
第37集团军: 丁德隆
第38集团军: 童钊
直属特种部队



1945年(受降区)
第一战区:平汉铁路北段及河南一部份 日军战俘集结:北平、新乡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二战区所辖范围为山西及察哈尔,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二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二战区的划分是以山西察哈尔两省,也经历了长条山争夺战等激烈战役。另外在兵力部署方面,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兵力包含了第6集团军(杨爱源率领)、第7集团军(傅作义)、第18集团军(朱德)及预备军。



1938年
1938年,增援日军迅速于华北取得优势,并在占领上海后,切断中国军队之华北运输线。为此,同年1月发表的1938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当中,将第二战区的区域略作更动,变成以山西及陕西北部为主,


其战斗序列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共辖27个步兵师,3步兵旅,3骑兵师;不含特种部队。



1939年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及陕西一部份
第14集团军:卫立煌
第4集团军 孙蔚如
第5集团军 曾万钟
第9军郭寄峤(战区直辖)
第6集团军: 杨爱源
第7集团军 傅作义
第18集团军 朱德
兵力:32步兵师、14步兵旅、5骑兵师、3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或地方部队在外



1944年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6集团军:杨爱源
第7集团军 赵受绶
第8集团军 孙楚
第13集团军 王靖国
第18集团军 朱德
直属暨特种部队

1945年(受降区)
第二战区:陕西 日军战俘集结:曲阳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三战区所辖范围为江苏及浙江,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三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三战区的划分是以江苏与浙江两省,也经历参与了淞沪会战等激烈战役。



另外在战斗序列方面则是:

司令长官冯玉祥,淞沪会战爆发后由蒋中正兼任
作战地区为江苏、浙江
第8集团军:张发奎
第8集团军:张治中
第8集团军:刘建绪
第8集团军:陈诚
第8集团军:薛岳



1938年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为江苏、浙江
第十集团军: 刘建绪
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
第二三集团军:唐式遵
第二八集团军:潘文华
新编第四军: 叶挺(独立)
独立第六旅: 周志群(独立)
游击总司令: 黄绍雄
共辖24个步兵师,六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游击部队。



1939年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为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
第25集团军:陈仪
第10集团军:刘建绪
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
第23集团军:唐式遵
新编第四军:叶挺(独立)
共辖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游击部队。



1944年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32集团军:李默庵
第25集团军:李觉
第23集团军:唐式遵
直属暨特种部队



1945年(受降区)
第三战区:江苏(不含上海)、浙江、福建 日军战俘集结:杭州、厦门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四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及福建,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四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做过两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并于战争末期与第三战区合并。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四战区的划分是以广东福建两省,也经历了广州争夺战等激烈战役。该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辖有第4集团军(蒋鼎文为集团司令)及第12集团军(余汉谋)


1938年
司令长官何应钦(参谋总长兼任)
作战地区为广西、广东
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
以上共辖9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要塞守备部队


1939年
司令长官张发奎
作战地区为两广方面
第9集团军: 吴奇伟
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16集团军:夏威
以上共辖18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五战区所辖范围为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并爆发了惨烈的淞沪会战。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五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1944年做过数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五战区的划分是以山东南部及江苏一部份。而该战区司令长官为蒋中正兼任,辖有第3集团军(韩复榘为集团司令)及第5集团军(顾祝同)。


1938年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为天津至南京浦口之华东一带(津浦铁路沿线)
第三集团军: 于学忠
第十一集团军: 李品仙
第二十一集团军:廖磊
第二二集团军: 邓锡侯
第二四集团军: 顾祝同(兼)
第三军团: 庞炳勋
第二七集团军: 杨森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


1939年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廖磊
第33集团军:张自忠
第11集团军:李品仙
第22集团军:孙震
第29集团军:王缵绪
以上共辖26个步兵师,1各骑兵师、不含特种部队。


1944年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2集团军: 刘汝明
第22集团军:孙震
直属暨特种部队



受降区
第五战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日俘集结地:河南堰城


抗日战争第六战区



抗日战争第六战区是指1944年左右,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六战区所辖范围为湖北西部,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接受日军缴械的作战区之一。


1944年
司令长官:孙连仲
作战区域:湖北西部
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
第10集团军:王敬久
第26集团军:宋肯堂
第33集团军:冯治安
直属暨特种部队



1945年9月受降区
第六战区:湖北西部

日俘集结地:河南堰城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是指1944年左右,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第七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省,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广东地区(包含香港)接受日军缴械的作战区之一。


1944年
司令长官:余汉谋
作战区域:广东
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直属暨特种部队

1945年9月受降区
第七战区:广东省(含香港)
日俘集结地:香港


抗日战争第八战区

抗日战争第八战区是指1938年左右,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第八战区所辖范围为内蒙一带,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受降区之一,接受日军缴械。


1938年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为甘肃、绥远、宁夏及青海一带
第十七集团军:马鸿逵
第八O军: 孔令恂(独立)
第八二军: 马步芳(独立)
以上共辖5步兵师,4步兵旅,5骑兵师,4骑兵旅,不含特种部队。


1944年
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为甘肃、绥远、宁夏及青海一带
晋陜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
东北挺进军: 马占山
第17集团军: 马鸿逵
第3集团军: 赵寿山
第29集团军: 李铁军
直属暨特种部队



1945年9月受降区
第八战区:甘肃、绥远、宁夏及青海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