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谁能提供2009福建省省质检语数英理综试卷及答案谢谢
解答:
一、(27分) (一)(6分)1.(6分) (1)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3)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4)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二)(15分)2.(3分) D(“举”应为“提起”、“说起”之意) 3.(3分) B(“归隐山林的心愿”有误)4.(9分) (1)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盖”“适”“尤”译对各得1分) (2)林逋只是一个平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意思对、语句通顺2分,“垂”“顾”“尚”译对各得1分) (三)(6分)5.(6分) 答案要点:①茅草燃烧前后情况的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②烧茅草与烧树根不同状态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突出茅草的轰轰烈烈与树根的不动声色。③“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结果一虚空一实在。④对比的运用,使形象更加鲜明,道理更加清楚,给读者的感觉更为强烈。 (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语言表达2分)二、(16分) (一)(10分) 6.(5分) A E(A①“为了证明傻大姐清白”有误,应该是“王夫人要查清物主”。② “被发现了私弊之物”有误,应该是“毫无私弊之物”。E.①“她正准备逃走”有误,应该是她“只能等待那判决的执行”。②“少女答应了”有误,应该是“用痛骂拒绝了他”。)(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7.(5分)(1)张飞设置疑兵,叫随从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2分)张飞立马桥头大吼三声,吓得曹军乱了阵脚。曹操只得急令退兵。(2分)当张飞断桥撤走时,曹操方知中了张飞疑兵之计。(1分)(2)克罗旭针对葛朗台守财奴的心理,告诉他如果葛朗台太太死了,根据法律,欧也妮就能以女儿的身份继承母亲的遗产, (2分)而葛朗台跟他太太的财产是合在一起的,欧也妮就有权要求分割他的财产。(2分)这使葛朗台异常震惊,为了财产,决定与女儿讲和。(1分)(二)(6分)8.(6分) (1)(3分) c(①“孔子认为要接近仁道”有误,应是要接近有才有德之人。②“获得生活的满足”有误,获得的应是道德和精神方面的。) (2)(3分)答案示例: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君子不应总是为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奔波,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完善。这在当前还有教育意义,现在物质比古人丰富了,但也不能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三、(12分)9. (5分)A E(A.作者提出的建构“一种多极均衡、文化多元共生、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全球化”的意思并不是“统治全世界”,而是多元共存。E.“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说法有误,选文只涉及到我们应该怎样向他种文化学习。)(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10.(4分) 第三段的引用是为了论证文化自觉不能脱离历史和传统;第四段的引用是为了论证文化自觉要重视传统和创造的结合。(答对一点得2分)11.(3分) 精通并掌握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秩序和文化准则;反观和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认识中华文化存在的意义并考虑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答对一点得1分)
答案补充
四、(15分) (甲)(15分) 12.(5分) B E(B“对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的说法有误,文中无此信息;目的不是为了“衬托侯方域卑微的人格”。E.“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的说法有误,《桃花扇》是文学作品,引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强真实性。) (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13.(4分)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沧桑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把枯燥的历史事件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又为全文定下了感伤的感情基调。(判断1分,分析3分)14.(6分) 答案示例:作者对现代一些人注重浮华外表,不看重内心操守深表担忧,借与壮悔堂相关的两个人物在民族气节、人格操守上的不同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在用李香君的壮美警示世人。 (如从传统知识分子的经济社会地位、中国文人孤傲而脆弱等方面进行探究,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补充
(乙)(15分)12.(5分) C D(c.“人物对比”有误。D.写第二次从政意在刻画张季鸾的性格与追求。) (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3.(4分) 从不同角度叙写张季鸾这一历史人物,写沈卫、于右任、胡景翼的推荐,突出了张季鸾的才识;写胡政之、吴鼎昌的支持与信任,突出了张季鸾的办报能力。(答对一点得2分) 14.(6分) 答案示例:主要在于张季鸾的个人努力和个性追求,正是因为张季鸾好学多思,他才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才有可能历任多家报社总编,获得天下皆知的文名;正是因为他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办报良知,才能坚持办报的独立、客观和公正,办出报纸的特色,办出百年中国最成功的报纸,成为最杰出的报人。 (如从客观、主客观契合等方面探究,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补充
五、(10分)15.(3分) ①水乳交融、融为一体等 ②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等 ③独出机杼、独具匠心等16.(7分)(1)(2分) 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手机有不同看(做)法。 (2)(5分)答案示例1: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决定太过僵化。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够协调好学习工作与资讯沟通的关系,手机进校园也不是不可以的。答案示例2: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观点1分,分析4分)六、(70分) 17.(70分) 参照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注:文言文参考译文登在“福建高中新课程”网。
答案补充
[参考译文] (一)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辋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别墅。别墅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没能够前去游览。农历七月十二日,刚下过雨,感到轻微的清凉,环绕着西湖的山峦,都显得空寂青翠,像刚洗过一样。夜里,看见明亮的月渐渐升到东南的最高峰,月光与水交融,轻波荡漾,湖水碧绿天空青蓝,各种景象都显得澄净明澈我游览孤山的兴致正高,与学士一道,叫来一条小船,乘船来到孤山脚下。让一个童仆跟着,登上放鹤亭,在林逋坟墓的下面徘徊。不久,我们丢下小船,取低湿地带的小路,到达望湖亭。倚靠亭楼栏杆四处眺望,就看见西湖圆得像铜镜,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北高峰和西湖南边的南屏山,四面合拢得像个大环。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往西走经过陆宣公祠,祠的左右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丛生的草木间忽隐忽现沿着西湖走二里左右,双脚有点疲劳,坐在西泠桥石头栏杆上休息。族兄戒庵指点着告诉我说:“宋朝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现在的葛岭(西湖北边);又听人们说起被称作水竹院的楼现在西泠桥南面,左边倚靠着孤山,右边与苏堤连接,应当就在这个地方。”唉呀
答案补充
湖光山色,现在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而当时,权势非常显赫,妖冶的乐伎弦歌艳舞,亭台楼阁豪华艳丽,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已经荡化为凄冷的烟雾了!并且每说起他们的姓名,连小孩子都想要唾骂他。林逋只是一个平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为什么呢?我和戒庵相互感慨了颇久。从孤山一路过来,经过六七个和尚寺庙,没有和尚唱经礼赞的声音,只有在风林寺听到几声冷落的钟声。在游览孤山的第二天写下这篇记。 (二)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所不要求舒适,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德之人而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