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一个作文 帮下忙

1. 许多尖端科技都被运用在战争中,请以兵器与科技进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或你自己的看法、。
2. 现在人们习惯把那些激烈对抗的活动或现象都称为“战争”或“战斗”,比如称商业竞争位“商战”,称心理上的较量位“心理战”。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请你在介绍些,写一篇文章。
两个作文2选一 600字左右。

解答:

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在美国和苏联开发宇宙空间计划的推动下,武器的技术加工能力迅速提高,促使旧武器普遍更新换代。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对战争性质有着极大影响。由于形势急剧变化,有些新型武器几乎是刚一使用,就被淘汰。但由于不了解新型武器的数量,也由于许多国家对新型武器都严加保密,所以对此尚不可能详加论述。一般来说,美国和苏联发展新型武器的想法大同小异,所研制出的新型武器也相类似。在其它国家,虽然研制出的新型武器为数较少,但情况也相同。美国研制新型武器倾向于较为"公开化",其中某些武器,或多或少是作为某种通用武器型号的代表而公布的。

  各种类型的导弹,在新型武器中名列前茅。导弹弹头既可以是核弹头,也可以是高能炸药的普通弹头。导弹种类包括从大型的洲际弹道导弹到单兵反坦克火箭,其射程几乎可遍及全球。由于控制系统和导引装置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这类新型武器命中目标的概率。人们常把这类精确制导武器叫作"灵巧炸弹"要达到增大射程,更为稳定的推进剂。从制导理论上说,要研制出攻击多个目标的新型武器是实现的。

  导弹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地地导弹(包括潜地导弹),地空导弹,是美国陆军曾装备过的"下士"导弹。它具有以固体推进剂作燃料的助推器,并具有以液体推进剂来维持运转的发动机。这咱导弹于1945年9月末,在新墨西哥州怀特沙漠试验场,利用固定发射台,首次发射成功,弹体是沿着一条很高的抛物线轨道飞行。在1946年到1950年之间,美国发展了带有末段制导的、改进的大型防空武器,它在大部分般程内,是沿弹道式轨道飞行。这是美国陆军曾装备的一种远程战术武器。其中象"中士"地地导弹,是一种取代"下士"地地导弹,带固体推进进器的弹道式导弹。这种导弹在机动性、可靠性和精度等方面作了许多改进。接着,美国还研制了具有多种作战性能的另一类新型武器。如"红石"地地导弹、"诚实约翰"地地导弹、"长矛"地地导弹等等。

  当时,根据美国阿伯丁试验场1947年2月28日的报告书证明:高射炮弹尽管其飞行时限大约为40秒钟,但若用它来打喷气式飞机,弹丸需要30秒钟飞抵目标,则用高射炮弹就无效。要有效击毁喷气式飞机,需要用火箭型的防空导弹。于是,在原来固定发射的"下士"地地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奈基"I型地空导弹,并在1953年开始装备使用。与此同时,美国又发展了全部用固体推进剂作动力源的、更新型的"奈基"II型地空导弹。不久,美国在其国境周围所部署的防空武器中,绝大多数用"奈基"II型防空导弹取代了"奈基"I型防空导弹。

  自从1945年以来,许多采用固体推进剂的各类防空和反坦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早已陆续研制成功。在1970年和1973年期间,苏制的地空导弹实际上已在越南用于对付美国飞机,以及在中东用于对付以色列飞机。据以色列和埃及双方的评论:部署在以色列机场要地周围的美制"霍克"地空导弹,其毁伤目标的能力,至少和阿阿拉伯人使用的苏制地空导弹一样高;或者"霍克"地空导弹命中精度要更加高些。

  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是用作地对地反击坦克的导弹。导弹首创于法国。它是在原来基础上,经过改进后发展起来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其自重约54磅(24.516公斤),可以从吉普车上或在三脚架上发射。若装真充足的火箭燃料,在两英里(3.218公里)范围内能准确命中目标。当该导弹发射后,其后面拖带两条细导线,用以传输脉冲信号进行有线制导。其制导的基本过程是:当发射后,射手操持发射瞄准装置,始终保持瞄准装置中的"十"字瞄准线对准目标;同时弹上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及时把信息转换成制导指令,启动弹上的火箭舵,并适时校正其飞行轨迹。在越南战争期间,曾用直升飞机作"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发射台,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用直升飞机作反坦克导弹的发射台,在发射中要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这样却又易遭受地面火力的毁伤。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除埃及人使用的类似有线制导的苏制"耐火箱"反坦克导弹餐,还有改进后的火科筒型式的反坦克武器-RPG-7反坦克火箭筒。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曾使用过两种空对地自动寻的制导炸弹。其中一种是"灵巧炸弹",这类炸弹的制导系统是,当飞机进入目标区域时,利用其光电系统和弹上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跟踪目标和自动投弹;当炸弹下落时,借助其重力使其信息存储器启动和控制弹和尾翼,保持弹体始终对准目标。另一类炸弹的制导系统是,当飞机进入目标区域时,利用激光束从戴机上射向目标,炸弹自动跟踪激光束朝向目标下落(译者注:这类炸弹叫作"激光制导炸弹")。这两种制导系统的炸弹,可以由高速飞行的飞机投掷。对于轰炸小的点目标,比用不带制导的散落性炸弹轰炸,命中精度,市制以弹量少,因而海枚弹重也较大。

  70年代末,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老式B-52轰炸机可携带20枚空地巡航导弹。这种巡航导弹,实际上是按预定飞行程序,朝其预定目标,在大气层飞行的无人驾驶的喷气式飞机。其制导系统是利用地形匹配,并装有含电子计算机的雷达系统。导弹发射后,制导系统开始开,恁 导引其按预定航迹飞行,它飞行于离地面约100英尺(30.48公尺)的高度,弹上雷达不断将实测的地形参数,与预先贮存在弹上微型计算机中的三维地图的目标参数,适时进行比较,以不断修正其飞行轨迹。

  美国海军装备的"响尾蛇"空空导弹,是在实战中攻击敌方飞机的第一种超音速导弹。这种导弹装有红外自动寻的制导装置,用于从海面到50000英尺(15.240公尺)以上高空中,搜索和击毁敌方高性能飞机。在1958年金门危机中,中国台湾省的国民党,曾使用"响尾蛇"空空导弹装常规弹头,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进,其飞行速度为2.5马赫数。

  美国海军所装备的许多火炮,已经显得陈旧,多已换装成具有巨大威力,以传感器或其它装置进行制导的导弹。美国已有了"鞑靼人"舰舰导弹,"小猎犬"和"黄铜骑士"舰空导弹,以及"阿斯罗克"反潜火箭(即火箭助推反潜鱼雷)、潜射火箭等反潜式武器。苏联也有类似的武器。

   在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苏联和美国已研制出远射程、高精度多种型呈的洲际中和程弹道导弹。在美国,"宇宙神"和"大力神"这类型号,是早期研制的,采用液体推进剂作动力源的洲际弹道导弹;后来又研制了"丘辟特"和"雷神"这类型号,这是中程地地弹道导弹;再后又新研制了彩固体推进剂作动力源的,更现代化的"民兵 "洲际弹道导弹,并以它逐渐取代"宇宙神"和"大力神"等洲际弹道导弹。

  此外,美国还最先采用带多弹头的导弹。1970年末,美国和苏联在其武器装备中,都有了这类多弹头导弹。多弹头导弹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集束式多弹头。它是当导弹抵近目标区域时,弹头散开。彩集束式多弹头。借助弹头瞬时散开爆炸,比以一个同等当量或更大当量的单弹头,将可产生更大爆压,提高杀伤威力。有的集束式多弹头还带有假弹头,当其在空间散开后,可使敌方雷达不易分辨真假弹头,以提高其空防能力。第二种类型是分导式多弹头。它是当助推火箭脱落后,弹各自沿不同弹道,自行校正导向不同目标。为了使弹头达到按预定程序理想分离,可以附加再入飞行器。

  潜射弹道导弹,美国已有"北极星"和"海神"等型号,它成了美国一支重要的威慑力量。装备这类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动务潜艇,可以在水下潜航几个月,航行于世界各海域。该艇设有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用于在作战中适时从水下发射导弹。

  导弹的发展是十分惊人的。导弹的攻击范围几乎不受限制,而且还可携带核弹头,命中精度也非常高。不久前,美国和苏联两国为了对方导弹的攻击,不得不致力于发展反弹道导弹导弹。反击来袭导弹穿过拦截,就将会摧毁整个区域。所以,对于拦截来袭导弹颇感失望。随着相控阵雷达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在远距离侦获目标(即来袭导弹)的能力。利用这些先进技术装置,能分辨真假弹头和火箭助推器,以及飘浮在空间的干扰物,并能适时跟踪和导引拦截导弹,有效地击毁来袭导弹,但其所需费用十分昂贵。

  从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政府继续扩大反弹道导弹导弹的研究,建立了反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该防御系统究竟是用以防书人口稠密的重要城市和政府、首脑机关所在地呢?还是用于防卫己方的报复力量?最后的结论是:只有防卫己方的报复力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而这种防卫力量对于敌方企图发支战争,将是一种最有效的威慑。1972年,美国和苏联首次了限制战略核武器会谈,达成了部分协议,双方同意限制发展反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协议规定:办联仅保留已经部署的"橡皮套鞋"反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用来保卫首都莫斯科;美国在两上重要城市所保存的反弹道导弹导弹,限制不超过200枚。

  在海上,由于核动力技术和火箭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了舰船动力装置及其武器系统的迅速发展,迫使舰船结构也同样急速发展变化。核动力水面、水下舰艇,如果能定期从流动的补给站,及时补充军需物资和军火,则无需添加燃料,也能长时间航行,担负海上作战任务。

  核动力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仍然是海上开武力的王牌。虽然某些观察家对其在海上核战争中的生存能力持怀疑态度,但装备有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动力潜艇,却空前增强了其对陆地目标攻击的能力。对许多海军人员而言,核动力导弹潜艇是未来主力舰船的典型。

  通常认为:一旦大战爆发,常规登陆作战必将被核武器所挫败。对于使用常规武器的小规模两栖作战,利用直升飞机似乎是一种作战手段,这主要是批以垂直攻击来代替地面纵深攻击,但直升飞机又有易遭击毁的弱点。所以,在当代战争中,掌握制空权,成了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为迫切的问题。

  空中力量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有人驾驶轰炸机和核导弹的作战能力。如何正确选择空中力量,有人主张:似乎应取决于自由世界造成空中威慑的效果如何。但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一直存在分歧。

  由于空中力量在技术上的迅速发展,促使导弹和有人驾驶飞机进上步提高了速度和距离。飞机的航程和爬高率也随之增加。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空中侦察的高度日益增加,武器系统的威力进一步提高。但要求空中和地面部队,象战术分队那样,必须相互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情况并未改变。

  但是,要达到地面和空中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客观事实是:在固定翼飞机用于近距火力支援时,存在如下更为复杂情况:由于喷气式战斗机飞行速度增大,在极短瞬间就会超越目标。这样将会限制其火力效能,也将会大大降低喷气式飞机驾驶员对目标的辩认能力,并有碍火力的发挥。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影响了高速飞行进行侦察的价值。另外,由于地面防空武器在射程、火力控制和指挥等方面,普遍有了提高和改进,这样又使空军用于支援地面战斗的问题,也变得更为复杂了。如果要取得空中优势和封锁战区(一个可能发生核战争的广阔区域),就必须有高度自动化和可靠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这样,也必然进一步增加作战中的复杂性。因为指挥通信是在对抗条件下进行的,它们所采用的电子对抗设备,和己方所采用的电子通信设备同样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