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万人放弃高考的四大原因?
万人放弃高考的四大原因?
解答:
高考在即,根据最新的数据,除了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
根据上述数据,有关人士分析说,高考人数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化,这有利于社会成才观的理性化。“高考人数减少,社会的成才观也将逐渐从‘高考一元论’转变成‘多元并存’。” (中国青年报5月29日)”有部分关系,即可以选择到国外求学,追求成才,但这只局限在极少学生身上,每年不过数万名,只是千万高考学生的千分之几;最令人关注的是第四条,这是不是与“多元成才”有关呢? 这就要分析,在高考成才之外,这些学生有没有更多的成才选择,以及这种成才选择,是不是自主、心甘情愿了。令人遗憾的是,从对放弃高考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放弃高考并非有多种选择放在学生面前,而是充满了无奈:上大学前途渺茫,不上大学前途也渺茫,弃考的学生可选择的,大多只有一条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城打工的道路。 由此可见,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根据教育部的预测,今年报名人数也在1000万以上,与去年的1050万、前年的1010万相比,其实是大致相当,正常起伏——与社会成才观的转变没有多大关系。
而令笔者忧虑的是,在高考之外并没有更多成才选择的弃考,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大学学费高就业难、放弃高考、放弃高中、放弃中考、放弃初中。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这一连锁反应已经成为事实,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初中辍学现象回潮。虽然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都在报告可喜的普九成绩,但西安晚报5月11日的一则报道,说明某些问题的严重性,报道说,面对“读书无用论”在沉寂多年之后又抬头,陕西省部分农村初中生出现提前离校和辍学的现象,教育部门要求规范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招生行为,完善辍学报告制度,全面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控辍保学。我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一规模的高等教育,可如果有一批孩子九年义务教育也无法保障,整个国民素质、社会发展将呈现怎样一幅局面呢? 理性高考观、教育观的
这样的评析,实在太过理想,远远偏离实际。从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具体原因分析,大致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当地生源数减少,这与出生人口有关,与这批学生的高考观、成才观无关,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较多的身份,就是属于这种“自然减员”。 二是复读生减少,这与中学课改与高考政策有关,也与学生的高考观、成才观无关,由于各地推行新课改,一些学生担心课程变化大,不适应新高考,所有放弃复读,另外,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复读生有诸多限制,比如禁止公办学校办复读班,将当年录取未报到的行为视为“不诚信”,也就是说,学生放弃录取重新复读来年高考有可能受这“不诚信”因素影响。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