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中国历史南北朝由几个王朝组成

解答:

  南北朝,史家对中国、日本、越南历史上出现的南北对峙政权的称谓。

  ①存在于魏登国元年(晋太元十一年,高句丽故国壤王三年,燕燕元三年,燕更始二年,秦太安二年,秦白雀三年,秦建义二年,386年)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高句丽平原王三十一年,高昌延昌二十九年,589年)的对峙政权,凡二百零四年。南朝历晋、宋、齐、梁、陈,北朝历魏、齐、周、隋。后主陈叔宝被俘,南朝亡。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南朝、北朝各有三十六位皇帝。南北朝合计七十二位皇帝。南北朝皇帝按开国先后和即位年代排列如下:

  魏历二十二主,凡一百七十一年。史家称拓拔珪所建政权为北魏,元善见所建政权为东魏,元宝炬所建政权为西魏。魏二十二主如下:
  1.道武帝拓拔珪,魏登国元年(高句丽故国壤王三年,晋太元十一年,燕燕元三年,燕更始二年,秦太安二年,秦白雀三年,秦建义二年,386年)正月至魏天赐六年(高句丽永乐十九年,晋义熙五年,燕正始三年,秦弘始十一年,秦更始元年,凉嘉平二年,凉永安九年,凉建初五年,夏龙升三年,409年)十月在位;
  2.明元帝拓拔嗣,魏永兴元年(高句丽永乐十九年,晋义熙五年,燕正始三年,秦弘始十一年,秦更始元年,凉嘉平二年,凉永安九年,凉建初五年,夏龙升三年,409年)十月至魏泰常八年(高句丽长寿王十一年,宋景平元年,燕太平十五年,秦建弘四年,凉玄始十二年,夏真兴五年,423年)十一月在位;
  3.太武帝拓拔焘,魏泰常八年(高句丽长寿王十一年,宋景平元年,燕太平十五年,秦建弘四年,凉玄始十二年,夏真兴五年,423年)十一月至魏正平二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年,宋元嘉二十九年,凉承平十年,452年)二月在位;
  4.敬寿帝拓拔余,魏承平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年,宋元嘉二十九年,凉承平十年,452年)二月至十月在位;
  5.文成帝拓拔濬,魏兴安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年,宋元嘉二十九年,凉承平十年,452年)二月至魏和平六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三年,宋永光元年,柔然永康二年,465年)五月在位;
  6.献文帝拓拔弘,魏和平六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三年,宋永光元年,柔然永康二年,465年)五月至魏皇兴五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九年,宋泰始七年,柔然永康八年,471年)八月在位;
  7.孝文帝元宏,魏延兴元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九年,宋泰始七年,柔然永康八年,471年)八月至魏太和二十三年(高句丽文咨王九年,齐永元元年,柔然太安八年,499年)四月在位;
  8.宣武帝元恪,魏太和二十三年(高句丽文咨王九年,齐永元元年,柔然太安八年,499年)四月至魏延昌四年(高句丽文咨王二十五年,梁天监十四年,高昌义熙四年,柔然建昌八年,515年)正月在位;
  9.文景帝元愉,魏建平元年(魏正始五年,高句丽文咨王十八年,梁天监七年,高昌承平七年,柔然建昌元年,508年)八月至九月在位;
  10.孝明帝元诩,魏延昌四年(高句丽文咨王二十五年,梁天监十四年,高昌义熙四年,柔然建昌八年,515年)正月至魏武泰元年(高句丽安藏王十年,梁大通二年,高昌□□五年,528年)二月在位;
  11.幼帝元钊,魏武泰元年(高句丽安藏王十年,梁大通二年,高昌□□五年,528年)二月至四月在位;
  12.孝庄帝元子攸,魏建义元年(高句丽安藏王十年,梁大通二年,高昌□□五年,528年)四月至魏永安三年(魏更兴元年,高句丽安藏王十二年,梁中大通二年,高昌□□七年,530年) 十月在位;
  13.显文帝元颢,魏孝基元年(魏永安二年,高句丽安藏王十一年,梁大通三年,高昌□□六年,529年)四月至魏建武元年(魏永安二年,高句丽安藏王十一年,梁大通三年,高昌□□六年,529年)闰六月在位;
  14.敬帝元晔,魏建明元年(魏更兴元年,高句丽安藏王十二年,梁中大通二年,高昌□□七年,530年) 十月至魏建明二年(魏更兴二年,高句丽安藏王十三年,梁中大通三年,高昌□□八年,531年)二月在位;
  15.顺帝元悦,魏更兴元年(魏永安三年,高句丽安藏王十二年,梁中大通二年,高昌□□七年,530年) 六月至魏更兴三年(魏太昌元年,高句丽延嘉二年,梁中大通四年,高昌章和二年,532年)在位;
  16.节闵帝元恭,魏普泰元年(魏更兴二年,高句丽安藏王十三年,梁中大通三年,高昌□□八年,531年)二月至十月在位;
  17.顺文帝元郎,魏中兴元年(魏更兴二年,高句丽安藏王十三年,梁中大通三年,高昌□□八年,531年)十月至魏中兴二年(魏更兴三年,高句丽延嘉二年,梁中大通四年,高昌章和二年,532年)四月在位;
  18.孝武帝元修,魏太昌元年(魏更兴三年,高句丽延嘉二年,梁中大通四年,高昌章和二年,532年)四月至魏永熙三年(魏天平元年,高句丽延嘉四年,梁中大通六年,高昌章和四年,534年)十二月在位;
  19.孝静帝元善见,魏天平元年(魏永熙三年,高句丽延嘉四年,梁中大通六年,高昌章和四年,534年)十月至魏武定八年(魏大统十六年,高句丽阳原王六年,梁大宝元年,梁太清四年,高昌永平二年,550年)五月在位;
  20.文帝元宝炬,魏大统元年(魏天平二年,高句丽延嘉五年,梁大同元年,高昌章和五年,551年)正月至魏大统十七年(高句丽阳原王七年,梁大宝二年,梁太清五年,齐天保二年,高昌和平元年,551年)三月在位;
  21.废帝元钦,魏大统十七年(高句丽阳原王七年,梁大宝二年,梁太清五年,齐天保二年,高昌和平元年,551年)三月至魏废帝三年(高句丽阳原王十年,梁承圣三年,齐天保五年,高昌和平四年,554年)正月在位;
  22.恭帝拓拔廓,魏恭帝元年(高句丽阳原王十年,梁承圣三年,齐天保五年,高昌和平四年,554年)正月至魏恭帝三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二年,梁太平元年,梁大定二年,齐天保七年,高昌建昌二年,556年)十二月在位。

  宋历十二主,凡六十年。宋十二主如下:
  1.武帝刘裕,宋永初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八年,魏泰常五年,燕太平十二年,秦建弘元年,凉玄始九年,凉嘉兴四年,夏真兴二年,420年)六月至宋永初三年(高句丽长寿王十年,魏泰常七年,燕太平十四年,秦建弘三年,凉玄始十一年,夏真兴四年,422年)三月在位;
  2.少帝刘义符,宋永初三年(高句丽长寿王十年,魏泰常七年,燕太平十四年,秦建弘三年,凉玄始十一年,夏真兴四年,422年)三月至宋景平二年(高句丽长寿王十二年,魏始光元年,燕太平十六年,秦建弘五年,夏真兴六年,424年)八月在位;
  3.文帝刘义隆,宋元嘉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十二年,魏始光元年,燕太平十六年,秦建弘五年,夏真兴六年,424年)八月至宋元嘉三十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一年,魏兴安二年,凉承平十一年,453年)二月在位;
  4.元凶刘劭,宋太初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一年,魏兴安二年,凉承平十一年,453年)二月至四月在位;
  5.孝武帝刘骏,宋元嘉三十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一年,魏兴安二年,凉承平十一年,453年)四月至宋大明八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二年,魏和平五年,464年)闰五月在位;
  6.南郡王刘义宣,宋建平元年(宋孝建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二年,魏兴安三年,凉承平十二年,454年)二月至六月在位;
  7.武昌王刘浑,宋元光元年(宋孝建二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三年,魏兴光二年,凉承平十三年,455年)六月在位;
  8.前废帝刘子业,宋大明八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二年,魏和平五年,464年)闰五月至宋景和元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三年,魏和平六年,柔然永康二年,465年)十二月在位;
  9.明帝刘彧,宋泰始元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三年,魏和平六年,柔然永康二年,465年)十二月至宋泰豫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六十年,魏延兴二年,柔然永康九年,472年)四月在位;
  10.晋安王刘子勋,宋义嘉元年(宋泰始二年,高句丽长寿王五十四年,魏天安元年,柔然永康三年,466年)正月至八月在位;
  11.苍梧王刘昱,宋泰豫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六十年,魏延兴二年,柔然永康九年,472年)四月至宋元徽五年(高句丽长寿王六十五年,魏太和元年,柔然永康十四年,477年)七月在位;
  12.顺帝刘准,宋升明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六十五年,魏太和元年,柔然永康十四年,477年)七月至宋升明三年(高句丽长寿王六十七年,魏太和三年,柔然永康十六年,479年)四月在位。

  齐历七主,凡二十四年。史家称萧道成所建政权为南齐。齐七主如下:
  1.高帝萧道成,齐建元元年(高句丽长寿王六十七年,魏太和三年,柔然永康十六年,479年)四月至齐建元四年(高句丽长寿王七十年,魏太和六年,柔然永康十九年,482年)三月在位;
  2.武帝萧赜,齐建元四年(高句丽长寿王七十年,魏太和六年,柔然永康十九年,482年)三月至齐永明十一年(高句丽文咨王三年,魏太和十七年,柔然太安二年,493年)七月在位;
  3.郁林王萧昭业,齐永明十一年(高句丽文咨王三年,魏太和十七年,柔然太安二年,493年)七月至齐隆昌元年(高句丽文咨王四年,魏太和十八年,柔然太安三年,494年)七月在位;
  4.海陵恭王萧昭文,齐延兴元年(高句丽文咨王四年,魏太和十八年,柔然太安三年,494年)七月至十月在位;
  5.明帝萧鸾,齐建武元年(高句丽文咨王四年,魏太和十八年,柔然太安三年,494年)十月至齐永泰元年(高句丽文咨王八年,魏太和二十二年,柔然太安七年,498年)七月在位;
  6.东昏侯萧宝卷,齐永泰元年(高句丽文咨王八年,魏太和二十二年,柔然太安七年,498年)七月至齐永元三年(高句丽文咨王十一年,魏景明二年,柔然太安十年,501年)三月在位;
  7.和帝萧宝融,齐中兴元年(高句丽文咨王十一年,魏景明二年,柔然太安十年,501年)三月至齐中兴二年(高句丽文咨王十二年,魏景明三年,高昌承平元年,柔然太安十一年,502年)四月在位。

  梁历十二主,凡八十七年。史家称萧詧所建政权为后梁。梁十二主如下:
  1.武帝萧衍,梁天监元年(高句丽文咨王十二年,魏景明三年,高昌承平元年,柔然太安十一年,502年)四月至梁太清三年(梁正平二年,高句丽阳原王五年,魏大统十五年,魏武定七年,高昌永平元年,549年)五月在位;
  2.岷帝萧正德,梁正平元年(梁太清二年,高句丽阳原王四年,魏大统十四年,魏武定六年,高昌章和十八年,549年)十一月至梁正平二年(梁太清三年,高句丽阳原王五年,魏大统十五年,魏武定七年,高昌永平元年,549年)六月在位;
  3.简文帝萧纲,梁太清三年(梁正平二年,高句丽阳原王五年,魏大统十五年,魏武定七年,高昌永平元年,549年)五月至梁大宝二年(梁太清五年,高句丽阳原王七年,魏大统十七年,齐天保二年,高昌和平元年,551年)八月在位;
  4.兴文帝萧栋,梁天正元年(梁太清五年,高句丽阳原王七年,魏大统十七年,齐天保二年,高昌和平元年,551年)八月至十一月在位;
  5.元帝萧绎,梁太清四年(梁大宝元年,高句丽阳原王六年,魏大统十六年,魏武定八年,高昌永平二年,550年)正月至梁承圣三年(高句丽阳原王十年,魏恭帝元年,齐天保五年,高昌和平四年,554年)十二月在位;
  6.仁帝萧纪,梁天正元年(梁太清六年,高句丽阳原王八年,魏废帝元年,齐天保三年,高昌和平二年,552年)四月至梁天正二年(梁承圣二年,高句丽阳原王九年,魏废帝二年,齐天保四年,高昌和平三年,553年)七月在位;
  7.宣帝萧詧,梁大定元年(梁承圣四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一年,魏恭帝二年,齐天保六年,高昌建昌元年,555年)正月至梁大定八年(高句丽平原王四年,陈天嘉三年,周保定二年,齐太宁二年,高昌延昌二年,562年)闰二月在位;
  8.闵帝萧渊明,梁承圣四年(梁大定元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一年,魏恭帝二年,齐天保六年,高昌建昌元年,555年)二月至十月在位;
  9.敬帝萧方智,梁绍泰元年(梁大定元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一年,魏恭帝二年,齐天保六年,高昌建昌元年,555年)十月至梁太平二年(梁大定三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三年,周明帝元年,齐天保八年,高昌建昌三年,557年)十月在位;
  10.兴正帝萧庄,梁天启元年(梁大定四年,高句丽阳原王十四年,陈永定二年,周明帝二年,齐天保九年,高昌建昌四年,558年)三月至梁天启三年(梁大定六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年,陈天嘉元年,周武成二年,齐乾明元年,高昌建昌六年,560年)二月在位;
  11.明帝萧岿,梁天保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四年,陈天嘉三年,周保定二年,齐太宁二年,高昌延昌二年,562年)闰二月至梁天保二十四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七年,陈至德三年,隋开皇五年,高昌延昌二十五年,585年)五月在位;
  12.靖帝萧琮,梁天保二十四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七年,陈至德三年,隋开皇五年,高昌延昌二十五年,585年)五月至梁广运二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九年,陈祯明元年,隋开皇七年,高昌延昌二十七年,587年)九月在位。

  齐历九主,凡三十一年。史家称高洋所建政权为北齐。齐九主如下:
  1.文宣帝高洋,齐天保元年(魏大统十六年,高句丽阳原王六年,梁大宝元年,梁太清四年,高昌永平二年,550年)五月至齐天保十年(高句丽平原王元年,陈永定三年,梁大定五年,梁天启二年,周武成元年,高昌建昌五年,559年)十月在位;
  2.济南闵悼王高殷,齐天保十年(高句丽平原王元年,陈永定三年,梁大定五年,梁天启二年,周武成元年,高昌建昌五年,559年)十月至齐乾明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年,陈天嘉元年,梁大定六年,周武成二年,高昌建昌六年,560年)八月在位;
  3.孝昭帝高演,齐皇建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年,陈天嘉元年,梁大定六年,周武成二年,高昌建昌六年,560年)八月至齐皇建二年(高句丽平原王三年,陈天嘉二年,梁大定七年,周保定元年,高昌延昌元年,561年)十一月在位;
  4.武成帝高湛,齐太宁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三年,陈天嘉二年,梁大定七年,周保定元年,高昌延昌元年,561年)十一月至齐河清四年(高句丽平原王七年,陈天嘉六年,梁天保四年,周保定五年,高昌延昌五年,565年)四月在位;
  5.安帝高纬,齐天统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七年,陈天嘉六年,梁天保四年,周保定五年,高昌延昌五年,565年)四月至齐隆化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十八年,陈太建八年,梁天保十五年,周建德五年,高昌延昌十六年,576年)十二月在位;
  6.安德王高延宗,齐德昌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十八年,陈太建八年,梁天保十五年,周建德五年,高昌延昌十六年,576年)十二月在位;
  7.顺帝高恒,齐承光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十九年,陈太建九年,梁天保十六年,周建德六年,高昌延昌十七年,577年)正月在位;
  8.任城王高湝,齐承光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十九年,陈太建九年,梁天保十六年,周建德六年,高昌延昌十七年,577年)正月至十二月在位;
  9.忠帝高绍义,齐武平八年(高句丽平原王十九年,陈太建九年,梁天保十六年,周建德六年,高昌延昌十七年,577年)十二月至齐武平十一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二年,陈太建十二年,梁天保十九年,周大象二年,高昌延昌二十年,580年)七月在位。

  周历五主,凡二十五年。周五主如下:
  1.孝闵帝宇文觉,周孝闵帝元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三年,梁太平二年,梁大定三年,齐天保八年,高昌建昌三年,557年)正月至九月在位;
  2.明帝宇文毓,周明帝元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三年,梁太平二年,梁大定三年,齐天保八年,高昌建昌三年,557年)九月至周武成二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年,陈天嘉元年,梁大定六年,齐乾明元年,高昌建昌六年,560年)四月在位;
  3.武帝宇文邕,周武成二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年,陈天嘉元年,梁大定六年,齐乾明元年,高昌建昌六年,560年)四月至周宣政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年,陈太建十年,梁天保十七年,齐武平九年,高昌延昌十八年,578年)六月在位;
  4.宣帝宇文赟,周宣政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年,陈太建十年,梁天保十七年,齐武平九年,高昌延昌十八年,578年)六月至周大成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一年,陈太建十一年,梁天保十八年,齐武平十年,高昌延昌十九年,579年)二月在位;
  5.静帝宇文衍,周大成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一年,陈太建十一年,梁天保十八年,齐武平十年,高昌延昌十九年,579年)二月至周大定元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三年,陈太建十三年,梁天保二十年,高昌延昌二十一年,581年)二月在位;

  陈历五主,凡三十三年。陈五主如下:
  1.武帝陈霸先,陈永定元年(高句丽阳原王十三年,梁大定三年,周明帝元年,齐天保八年,高昌建昌三年,557年)十月至陈永定三年(高句丽平原王元年,梁大定五年,梁天启二年,周明帝三年,齐天保十年,高昌建昌五年,559年)五月在位;
  2.文帝陈蒨,陈永定三年(高句丽平原王元年,梁大定五年,梁天启二年,周明帝三年,齐天保十年,高昌建昌五年,559年)五月至陈天康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八年,梁天保五年,周天和元年,齐天统二年,高昌延昌六年,566年)四月在位;
  3.临海王陈伯宗,陈天康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八年,梁天保五年,周天和元年,齐天统二年,高昌延昌六年,566年)四月至陈光大二年(高句丽平原王十年,梁天保七年,周天和三年,齐天统四年,高昌延昌八年,568年)十一月在位;
  4.宣帝陈顼,陈太建元年(高句丽平原王十一年,梁天保八年,周天和四年,齐天统五年,高昌延昌九年,569年)正月至陈太建十四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四年,梁天保二十一年,隋开皇二年,高昌延昌二十二年,582年)正月在位;
  5.后主陈叔宝,陈太建十四年(高句丽平原王二十四年,梁天保二十一年,隋开皇二年,高昌延昌二十二年,582年)正月至陈祯明三年(高句丽平原王三十一年,隋开皇九年,高昌延昌二十九年,589年)正月在位。

  ②存在于日本建武三年(日本延元元年,日本白禄元年,琉球玉城二十三年,1336年)至日本元中九年(日本明德三年,中山洪武二十五年,山南洪武二十五年,山北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的对峙政权,凡五十七年。史家以后醍醐天皇尊治原存政权为南朝,光明天皇豊仁所建政权为北朝。后龟山天皇熙成降,南朝亡。后小松天皇幹仁统一全国。南朝、北朝分别有三和四位天皇。南北朝合计七位天皇。南北朝天皇按即位年代排列如下:

  南朝三主如下:
  ……
  [后醍醐天皇尊治,日本元弘三年(琉球玉城二十年,1333年)五月至日本延元四年(日本历应二年,琉球西威三年,1339年)十月在位;]
  1.后村上天皇义良,日本延元四年(日本历应二年,琉球西威三年,1339年)十月至日本正平二十三年(日本贞治七年,中山尚察度十九年,1368年)三月在位;
  2.长庆天皇宽成,日本正平二十三年(日本贞治七年,中山尚察度十九年,1368年)三月至日本弘和三年(日本永德三年,1383年)在位;
  3.后龟山天皇熙成,日本弘和三年(日本永德三年,1383年)至日本元中九年(日本明德三年,1392年)十月在位。

  北朝四主如下:
  1.光明天皇豊仁,日本建武三年(日本延元元年,琉球玉城二十三年,1336年)八月至日本贞和四年(日本正平三年,琉球西威十二年,1348年)十月在位;
  2.崇光天皇益仁,日本贞和四年(日本正平三年,琉球西威十二年,1348年)十月至日本观应三年(日本正平七年,中山尚察度三年,1352年)八月在位;
  3.后光严天皇弥仁,日本文和元年(日本正平七年,中山尚察度三年,1352年)八月至日本应安四年(日本建德二年,中山尚察度二十二年,1371年) 三月在位;
  4.后圆融天皇绪仁,日本应安四年(日本建德二年,中山尚察度二十二年,1371年) 三月至日本永德二年(日本弘和二年,1382年)四月在位;
  [后小松天皇幹仁,日本永德二年(日本弘和二年,1382年)四月至日本应永十九年(1412年)八月在位;]
  ……
  

  ③存在于越元和元年(越大正四年,1533年)至越顺德四十年(越永治二年,1677年)的对峙政权,凡一百三十五年。史家以庄宗黎宁复国政权为南朝,太宗莫登瀛原存政权为北朝。莫敬宇奔清,北朝亡。熙宗黎维祫统一全国。南北朝国号均为越。南朝、北朝各有八位皇帝。南北朝合计十六位皇帝。

  北朝八主如下:
  ……
  [太尊莫登瀛,越大正元年(1530年)正月至越大正十一年(越元和八年,1540年)正月在位;]
  1.宪尊莫福海,越大正十一年(越元和八年,1540年)正月至越广和六年(越元和十四年,1546年)五月在位;
  2.宣尊莫福源,越广和六年(越元和十四年,1546年)五月至越光宝八年(越正治四年,1561年)十二月在位;
  3.英祖莫茂洽,越光宝八年(越正治四年,1561年)十二月至越洪宁二年(越光兴十五年,1592年)正月在位;  
  4.景尊莫全,越武安元年(越光兴十五年,1592年)正月至十二月在位;
  5.闵尊莫敬止,越宝定元年(越光兴十五年,1592年)十二月至越康佑元年(越光兴十六年,1593年)二月在位;
  6.代尊莫敬恭,越乾统元年(越光兴十六年,1593年)二月至越乾统三十年(越永祚四年,1622年)在位;
  7.光祖莫敬宽,越乾统三十年(越永祚四年,1622年)至越隆泰十五年(越阳和三年,1637年)在位;
  8.明尊莫敬宇,越隆泰十五年(越阳和三年,1637年)至越顺德四十年(越永治二年,1677年)在位。  

  南朝八主如下:
  1.庄宗黎宁,越元和元年(越大正四年,1533年)四月至越元和十六年(越景历元年,1548年)正月在位;
  2.中宗黎暄,越元和十六年(越景历元年,1548年)正月至越顺平八年(越光宝三年,1556年)在位;
  3.英宗黎维邦,越顺平八年(越光宝三年,1556年)至越正治十五年(越崇康七年,1572年)十二月在位;
  4.世宗黎维潭,越嘉泰元年(越崇康八年,1573年)正月至越光兴二十二年(越乾统七年,1599年)七月在位;
  5.敬宗黎维新,越光兴二十二年(越乾统七年,1599年)七月至越弘定二十年(越乾统二十七年,1619年)六月在位;
  6.神宗黎维祺,越永祚元年(越乾统二十七年,1619年)六月至越万庆元年(越顺德二十五年,1662年)在位;
  7.玄宗黎维禑,越万庆元年(越顺德二十五年,1662年)至越景治九年(越顺德三十四年,1671年)十月在位;
  8.嘉宗黎维禬,越景治九年(越顺德三十四年,1671年)十月至越德元二年(越顺德三十八年,1675年)四月在位;
  [熙宗黎维祫,越德元二年(越顺德三十八年,1675年)四月至越正和二十六年(1705年)四月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