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宋朝“积贫积弱”的定论最先始于谁?
据历史学家考证,认为两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的说法在古代的史书中从未有过,据说这一说法是当代的著名史学家钱穆提出的,真的是这样吗?谁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解答:
“积贫积弱”说到底从哪里来的呢?最早是谁于何时提出的,目前尚难断定,但从影响今人看法的著作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比较早的书,大概就数1939年出版的钱穆《国史大纲》了,其中第六编两宋之部第31章标题即为“贫弱的新中央”,其下之细目则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对宋代“积贫”和“积弱”,作了相当详细的论述,其结论是“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到1963年,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3册云:“宋神宗……将……王安石召入政府,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已将“积贫积弱”作为一个词组提了出来。他们作为很有权威的教科书,影响极大,不仅为学者所宗,也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对宋史产生极大的误解,以为宋代真的贫穷落后得不得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