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浅 谈 党的指导思想
1000字左右的谢谢啊!
解答:
浅谈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供你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使得修改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了必要。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加法”,把科学发展观加入党的指导思想,而是要转变思路,另辟蹊径,使党的指导思想既通俗易懂,又有其中应有之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使之更好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 党的指导思想 行动指南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任何一个政党的行动,都要受一定的思想、观点或理论的指导和支配。指导一个政党一切行动的思想、观点或理论体系,就是这个政党的指导思想,亦称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关系到这个政党的性质,也关系到这个政党及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命运和前途。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个规定除了坚持过去提出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外,又明确规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在十七大召开前夕,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修改又提上了日程。这次我们不能采取过去的“加法”,而是要转变思路,另辟蹊径,使党的指导思想既通俗易懂,又有其中应有之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使之更好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
一、 党的指导思想的历次重大修改
我们党在1922年召开的二大制定了第一个党章。三大、四大、六大都修改了党章,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也修改了党章。在七大以前,共有五个党章。但是,这五个党章都没有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条文,也没有在有关条文中提及。这说明,虽然我们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但在党成立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党处于自己的幼年时期,从全党情况看,对理论旗帜问题的认识不很明确也不很深刻。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概念,体现了从思想上建党的基本要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十五大郑重决定: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现在,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郑重决定: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在21世纪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决定,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思想保证。
二、 转变修改党的指导思想思路的必要性
1|、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指导思想。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有了新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现实情况和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最近胡锦涛同志又特别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的,又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开始了指导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我国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 现实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使得我党修改党的指导思想显得尤为迫切。
2、每代领导人都有自己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见解,新理论,都会有新发展。每一代领导人都会因为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国内情况,党内情况的差异而提出自己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见解,新理论。而这些理论中有一些可能是非常优秀的,是可以上升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理论来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因此,在修改党章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加法”,要为以后的理论体系留出发展的空间,有要新思路。
3、指导思想太长,会造成群众记忆上的困难,甚至给人一种轻率感觉的。我们七千零八十万党员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党员在农村。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太高,太长的指导思想他们记不住,甚至可能会产生厌烦心里。更何况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她的指导思想不仅党员同志要学习,而且全国人民也要学习,所以,党的指导思想要通俗易懂,不能太长。再者,如果每代领导人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写入党章,会给人一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联想,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修改党章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4、如果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的指导思想,如果胡总书记再次连任,那他的理论可能还会有新发展,还会有新的东西,而且可能更先进。如果这样,那十八大又该怎么写呢?
三 、修改党的指导思想的可行性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理论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就犹如大海航行的灯塔。因此,我们不仅要有党的指导思想,而且要有准确而完备的指导思想,所以修改党的指导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党的行动指南可以用下面两种说法来表达,用这两种提法既不丢老祖宗,又有新内容,可能效果要好些。
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是朱德同志率先提出的,毛主席也有提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了探索了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论十大关系〉〉一文就是很好的证明。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但它没有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子,所以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早在党的十四大上就把邓小平理论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然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也可以说,它与邓小平理论,都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源理论,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者和推进者。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乃至以后的同志,都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所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乃至以后的理论都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86年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表明:解决中国的时代课题,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不行,但是不根据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更不行。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总结和吸取历次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果断地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政策,从而才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又根据中国的国情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因此,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根本上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性问题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才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初步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并不断深化的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跨入新的世纪以后,中国面对的根本性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全力捕捉住这个问题,需要高瞻远瞩,需要世界性眼光,需要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时代课题。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特别是关于“三个代表”的学说,就是围绕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展开的。它以保持并发展党的先进性为核心,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的时代课题。“三个代表”学说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以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因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关于发展问题研究的成果,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蕴涵着崇高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着世界观、真理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是中国化中国化的的第四大理论成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四 、修改党章的意义
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鲜明地主张:我们党应是“主义的结合”,他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有所指望,回答向何处去;知所趋赴,回答走什么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党都必须有鲜明的旗帜,使全党“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只有准确确立了党的为指导思想,我们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判明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了解周围事变的内在联系,预察事变的进程,制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确纲领、路线;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始终站在革命运动和建设事业的前头,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六大报告》
2.《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2002年11月14日
3.《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2年,11月1 日
4.《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民日报,2002年2月24日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