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论语

1.翻译下列<<论语>>一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3.我们常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论语)六则〉〉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话是?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的意思?)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以和是以的意思?)

解答: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2.《(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我们常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论语)六则〉〉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话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的意思?)
斯:这,这里指流水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以和是以的意思?)
以:介词,凭  是以:因此(是:这样,以: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