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请教高手国家公务员考试问题

请问一下,历年行政职业能力考试每个部分的选择题具体分数大致是怎么分配的???哪部分错误扣分会比较多???听说是数量关系这部分做错的人比较多因此每题分数也会比较高对吗???希望有人能帮忙解答一下啊...谢谢.....

解答: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方式,2006年以前较为封闭,基本可以说是命题专家“闭门造车”的模式。2006年,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决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部分试题。此次征集活动是一次为进一步提高考试公正性、科学性的大胆尝试,所征试题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要求能够考查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有所创新且必须是原创。试题如被采用,公务员管理司将通知命题人,与命题人约定试题不得再转作他用并签订“命题保密协议书”,然后支付一定的报酬。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总的要求是:能够考查应试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备的潜能,包括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命题内容主要包括常识判断(涵盖政治、法律、管理、经济、人文、科技等)、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五大部分,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下面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具体题型划分为八个部分加以简要分析:

  1.言语理解与表达。2003年之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形式多样,字、词、句、段、篇的所有题型都涉及无遗, 2003年之后,考查重点转向考查面较广的段落篇章阅读上,同时从2005年始取消听力理解,考查目的更为明确,即着重考察考生语言基本功和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如无其他考虑,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题量和难度近年不会有较大变化。

  2.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总体上看,数量关系题型未来仍面临一定的完善、发展空间,尤其“数字推理”这种类型题在人事部和命题组内部曾有不同看法和意见,2004年曾一度取消,很快2006年又再度加入大纲,如无特别因素,2007年数字推理题仍会保留且其题量和难度方面不会有较大变化。“数学运算”类型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在近年来的考试中,其难度逐步增加,已成为众多考生的“软肋”。

  3.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题的重大变化从2003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题的难度陡然增加,部分题目向综合化、立体化方向发展,以原有题型为基础加入了“视觉推理”和“平面图形的空间还原”两种新题型,这就对考生的图形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想像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演绎推理。演绎推理题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各个领域,有时还会出现很多专业的术语。该题型近几年变化越来越大,且越来越趋向逻辑学专业化,不具备逻辑专业知识的考生往往在答题时只能“跟着感觉走”,目前要求命题远离专业逻辑学的呼声较高。

  5.定义判断。定义判断题型较为稳定,长期被沿用,未来在题型、题量方面变化不会太大,但题目难度方面会适度增加。

  6.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新增的一种题型,该题型对考查考生在给定参照标准下的快速辨识能力、归类能力较为有效。如无意外,类比推理题型不会从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考生的视野中淡出。

  7.常识判断。常识判断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该类题在题型、题量方面已经基本稳定,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面临变化。2004年该题型取消了多项选择,只保留了单选,难度因此而略有下降。2005年后该题型侧重测试考生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未来其考查重点仍会有所调整。

  8.资料分析。资料分析题的题型已经由单一的图、表和文字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其难度逐步增加。2007年资料分析简单题将会减少,难度较大的题有所增加,难度较大的题目则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同一材料的答项后项需要前项正确答案提供数据的支撑。由此,资料分析难题已极易构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答题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2000年以来,笔试每年都有一个法规性文件——《考试大纲》,它是规范当年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法定性文件。2007年最终的题型设置如何,考生一定要以大纲的要求为准,一定要把大纲精神和内容吃透。其次,地方公务员考试题型设置是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主流题型为蓝本,适当作一些调整,只要熟悉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型设置,在地方公务员题型熟悉程度方面就不必过于担心。

  三、申论题型的设置内幕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笔试的重要科目,其命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数百万考生基本上都要参加申论笔试,它可能直接影响这些考生一生的命运。因而,申论试题命题要求从宏观上把握,从细微处着手。

  申论试题的来源,一般有自主命题和购买试题两种方式。自主命题是主考单位聘请专家出题,通常是在考前1个月左右的时间,聘请2位专家,到指定地点命制2套试题,主考单位对专家实行“入闱管理”,以确保试题信息不泄露。命题专家根据当年大纲的要求,设置题型类别、试题结构、考试时限、答题要求、评分标准及其他相关事项。命题专家通过查阅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媒介上发布的新闻信息,对相似主题、相似内容、相似形式的的新闻材料进行剪辑、组合,使其能以点带面地反映当前公共管理中的典型问题。然后设计申论要求,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有些命题还要特别调查了解公众关注度、参与度,以确保申论试题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实效性,考生对考试前半年尤其是前1个月引起社会公众强烈反应和多方讨论的话题要高度重视。

  购买试题的方式在地方公务员考录中比较常见,相当数量的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已经或正在建立笔试试题题库。个别中介机构通过联系命题专家,请他们随时关注社会时势,然后根据申论试题命题规范出题。命题专家通常出很多套题提供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付给命题专家报酬后,要求命题专家从电脑上彻底删除试题,然后再销售给有关省、市人事考试中心。考试中心根据需要,抽取一套题加以审定或修改后,用来作为某次公务员考试的试题。整个命题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高度保密的,尤其是申论试题的内容与要求,更是要求绝对保密。

  按照申论考试的特点和功能,其命题过程中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突出思想导向性。导向功能是申论考试的首要功能,这种导向功能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能力导向,二是舆论导向。申论考试作为国家大型考试科目,担负着统一思想、引导舆论、把握导向、坚定信心的功能。因而群众关心的、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常常作为申论材料,供考生进行引申论述。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从2000年到2006年的申论试题关注的重点分别是噪声治理、医药安全、网络管理、生产安全、环境治理、农村扶贫、突发性事件应急防御等,各省、区、市的申论试题涵盖范围则涉及面更为宽泛,涉及点更为具体。

  2.强调考试公正性。公正性是申论命题的道德性要求,申论考试担负着为国家机关选拔良才的重任,绝不允许徇私舞弊。申论命题的公正性要求试题命制过程中要本着考查考生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共同必备能力这一基点,它要求申论的试卷对所有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考试时间及考试规则也完全相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在命题时要加以注意,如:申论要求的设置以考查大纲规定的能力考查为主;申论材料应选择公开的客观信息;材料中的专业术语要照顾考生的普遍知晓程度等。

  3.表现试题检测性。检测功能是考试的基本功能。申论命题要能够正确检测考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科目,它不是专业考试科目,因而它侧重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公共管理能力,而不是测查考生是否具有专业操作能力。申论从2000年起开始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的一门考试科目,迄今已有7年,其命题正在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定型。《考试大纲》一年一制,于总体稳定表现出局部的不稳定。所以,申论考试是否只是权宜之计,也还说不定。我国公务员考试以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考试科目,长期用之将难免落入模式化,这也是各国公务员选拔考试都面临的问题。公务员考试科目与题型的最终走向到底如何,目前恐怕无人能作确定性断言,当前国内公务员考试研究机构以及少数培训专家对申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申论考试的应对技巧,而对申论考试的历史背景与渊源等理论性问题鲜有研究,这是一个缺憾。

  4.注重材料时效性。申论命题的时效性要求申论给定的材料应当避免选择过时的材料,更不能选择想像或虚构的材料,而必须选择那些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反响强烈的的问题作为给定材料,以引导考生培养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精神和能力。

  5.要求评阅方便性。便于评阅是申论命题的最后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的基本要求。只有便于评阅,才能尽可能地保持其公正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检测功能,也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为统一标准、便于评阅,申论要求中通常既有形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也有内容方面的确定性要求。这一点我们在申论相关专题中已作深入阐述,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