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地理知识问题

1、寒潮的定义
2、洪涝的定义

解答:

1.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  气象部门这样规定:"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称为寒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冷空气南下,造成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也称为寒潮。
  入侵我国的寒潮,大部分来自西伯利亚北部和蒙古高原一带。这些地区,一年里获得太阳光热很少。尤其是在冬季:白昼短促,黑夜却很长,这样,空气就不断变冷,空气密度越来越大,气压越来越高。当冷空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在高空西北气流引导下,便会大规模地爆发南下,形成寒潮。
  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发生霜冻。在北方,还会引起沙尘暴,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2.洪涝即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指水流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从而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洪水通常是指江河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所引起的灾难。涝灾则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难。实际上洪涝水灾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很难区分。形成洪涝水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于某一季节降水量过多连降暴雨是造成洪涝水灾的主要原因。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东濒太平洋,直接受到世界上最大陆地和最大海洋的影响,夏季湿热多雨,形成雨季,常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江河水位陡涨。暴雨还会诱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次生性灾害。我国1/10国土、5亿人口、33尤亩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全年降水大多集中于夏季高温的时期,除了黄河凌汛以外,我国的洪水大多发生在7、8、9三个月;在地埋分布上,我国洪涝水灾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发生在我国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地区。

严重的洪涝水灾对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居住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影响很大,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属于重大、频发、面广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