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评价孙膑--------急急急啊
如题,请写多一点,谢谢
解答:
孙膑(约前380~前320),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属山东)人。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成魏国大将,妒忌他的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所以叫孙膑。后担任齐威王的军师,先后在桂陵和马陵大败魏军。
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雀山西汉墓中又重新发现。有一万一千余字。
孙膑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原有89篇图4卷,内容十分宏博,可惜在东汉末年失传。直至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部分孙膑谈兵的竹简,经专家们长期研究整理,最后确定为16篇。这16篇虽然远非《齐孙子》的原貌,但理论价值却十分珍贵。它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大量战争实践,从基本理论到战术原则,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例如,《孙膑兵法》提出“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充分肯定统一战争的进步意义和作用,极力主张用统一战争去克服战国七雄并立的封建割据局面,这较之《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的认识前进了很大一步。《孙膑兵法》提出以“道”制胜的原则,强调必须遵循战争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去指导战争,夺取胜利,这显然是对《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道”制胜较之以“诡”、“诈”制胜体现了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
《孙膑兵法》提出“必攻不守”的作战指导理论,其实质就是运用大规模机动野战的作战方式,在战略和战役上实施广泛的“批亢捣虚”、“围魏救赵”、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这也是对《孙子兵法》避实击虚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孙膑兵法》提出“富国”而“强兵”的国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较之《孙子兵法》中“因粮于敌”的思想,更是一个重大的继承、发展和进步。《孙膑兵法》中有专讲军政训练的《五教法》一篇,提出对部队实施严格的政治教育、队列训练、行军训练、阵法训练、战法训练,这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完整系统的军队教育训练理论,较之《孙子兵法》中“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无疑是更全面的继承、发展、丰富、提高。《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即把两“孙子”并称,说二者是“一家”之言的“孙氏之道”。在《汉书·艺文志》中则更为明确,把《孙子兵法》列为所有兵书之首,而《齐孙子》则位居第二,在吴起兵法、范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在后世被反复的使用:攻敌所必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