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说文解字》中,“某某切”是什么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最后都有“某某切”,“切”是什么意思?

解答:

反切
反切者何?反,翻也,犹言翻译也。切,急也。反者,一字翻成两声;切者,两字合 成一声,其实一也。缓读则是反切之两字,急读便成所求之一音。如经传所载,“不可”为“叵”,“之乎”为“诸”,“奈何”为“那”,“勃鞮”为“披”,“邾娄”为“邹”,“终葵”为“椎”,“鞠穷”为“芎”,“不聿”为“笔”,“须葑”为“菘”,古代语有如此者,不可枚举也。

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

“惴,音章瑞反”的意思是:“惴”这个字的读音,取“章”这个字的声母ZH,再取“瑞”的韵母ui,合起来成zhui。这种表音方法就是反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