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帮我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开卷有益
解答:
开卷有益
读书的好处多多。
书本能让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极其丰富。而喧闹嘈杂的物质世界对他{她}来说已不再重要。读书可以使拘谨、内向的人变得睿智、开朗。所谓“腹中有诗气自华”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逢上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那时,全国上下“批林批孔”的运动搞得热火朝天。“读书无用论”、“不要五分加绵羊,要做革命小闯将”的口号使我们远离了书本。七十年代的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生活都十分贫乏。那时,县城里电灯还没有普及,冬天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每天晚饭后,爸妈都要去参加单位的政治学习。趁他们反锁大门离开之际,无聊至极的我便在家里翻箱倒柜。有一天,我在一堆废稿纸下面意外翻出一本泛黄的书。繁体字竖行印刷,书名叫《新儿女英雄传》。内页还有插图呐!我好奇地读了起来。不料,这一读却让我不忍释手。此后的每天晚上,我巴不得爸妈早点儿去学习。待他们刚一离开,我飞快拿出藏好的书,站在家里唯一的电灯下,贪婪地看上两个小时。直到爸妈的脚步声在门口响起来,我才如梦中初醒般地慌忙藏好我的宝贝,钻进被窝,捂一捂冰凉的手脚。十几个夜晚的猛啃,我居然连猜带蒙地把这部厚厚的书读下来。这是我平生读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就是它,激活了我求知的渴望。引导我走进文学的殿堂。
那时,我们学校有间堆放杂物的保管室。里面有不少书籍、报刊。负责收发、打铃的校工徐爷爷有把钥匙。于是,每天放学后,我总是很积极地将打扫教室后的战利品——废纸送给徐爷爷{废纸余起来可以卖给废品站}.以求得进入保管室的机会。这里面的书还真不少,有“香花”,也有所谓“封、资、修的大毒草”。一本又一本的书被我如饥似渴又囫囵吞枣地看个遍。
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惊异我当时读书的狂热和痴迷。但细想又不难理解。那个年头人们的娱乐活动太单调了。有一阵子,居委会大办“向阳院”,一群大小学生集中在一起,听苦大仇深的老工人忆苦思甜,讲形势,念报纸。时间长了,大家都有些焉焉的。于是,又有了红小兵“大讲革命故事”的活动。这下,大家来神了,真是个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也乘机摆显摆显。我给大家讲《红岩》、讲《阿Q正传》、今天来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明天侃一回《三个火枪手》。这段时间,好象是我一生中口才发挥的最佳时刻,我恨不能够把我所有看过的书都倒出来,好让大家分享我读书的快乐。
读五年级的时候,我自以为阅读了不少世界名著、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书读得稍多一点,竟萌生了写作的念头。彼时,《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少儿读物陆续复刊。我第一次向《少年文艺》投稿,可惜没中。但却收到该刊物编辑寄来的亲笔信。来信大大地鼓励了我一番,给我的稿子提了意见。这封信极大地鼓舞了我。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一本登有我的习作的《少年文艺》和一张二元钱的汇款单。少年的我体会到读书给予我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
一本好书能影响几代人,相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人都能背得出保尔的那段名言吧!那是怎样的激动人心。一本好书同样也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当初我参加工作时,选择了话务员工种。就与我曾经读过一部描写话务员生活的小说《喂喂姑娘》有关。
一位哲人说:“知识就是力量”。是的,不仅如此,知识还是财富。人的一生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工作以后,我不间断的读书学习,先后取得邮电高函和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我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我用金融理论为自己投资理财,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用已有的文学知识写作投稿。感谢读书,让我拥有这一切。。读书带给你无比的快乐,每当我通过一次次考试,或是完成了任务之后,我就对自己作一番奖励:买一本新书,沏一壶好茶,闻着油墨书香,静静品读。享受着读书的那份美妙感觉,不亦快哉!
开卷有益!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