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关于<三国演义>

请问失街亭熟对熟错? 为什么?

解答:

失街亭,皆马谡之过?


  失街亭,当属蜀国战史一大败,马谡因此被斩,遭世人唾骂,孔明也对他说:“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然而,失街亭是马谡一人之过?
  人们往往更容易注意马谡的狂傲自大、刚愎自用,这的确是他性格中的缺点,但这并不表示他就没有治军才能。早在孔明南征时,马谡道:“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站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当时大喜:“幼常(马谡)足知吾肺腑也!”著名的“七擒孟获”的安边之策,也是马谡的建议。可见,马谡是有着过人的军事谋划能力的,而且颇有政治远见,这正是诸葛亮看中他的原因。失街亭并非马谡“无才”之果。
  从街亭之战来看,马谡兵到街亭后做出了屯军山上的决定,其“凭高视下,势如劈竹。”,抢占制高点的兵法并无错失,当王平连连劝阻后,最终在山西下一小寨,“为犄角之势”,这样的军事布局,从整体看是可行的,最终的失败也不尽是由于屯兵山上所至,最大的失误是,蜀军并未利用好这一有利地形,甚至变优势为劣势,假若孔明分一部分兵力在山上,挖石砍木或用弓箭做武器,一面将大石滚至山下,一面向下射箭,则魏军大乱,这样岂不是更容易吗?并且魏军也如司马昭一般放松了警惕,更增加了蜀军胜利的机会。可见,失街亭并非马谡兵法上的错误,与孔明决策、临战发挥及互相配合也是息息相关的。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直被神化着,“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他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百无一失,失街亭也有孔明之过。“才如负焉,唯在所授。授逾其力则碚,授当其力则行。”马谡是出谋划策的奇才,理应得到重用,而孔明也确实很偏爱他,但派他带兵打仗就是个失误了,做高级幕僚可尽其才,任先锋统兵未必胜任,孔明此时没有知人善任,确实是用人之失。其次,在马谡接受守街亭重任之际,表现出了自大轻敌的情绪,很明显这对作战很有害处,而孔明觉察到了却没有引起重视,反而更引得马谡立军令状,以全家性命担保,若此时孔明当机立断另派其他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大将去,恐怕结果就不会那样了。
  街亭之失与马谡的一意孤行密切相关,但孔明用人不当也是战败的决定性原因,一个人的性格是极难改变的,特别是关键时刻,就更不容易了,但孔明这样一个深谋远虑、谨慎小心的人,却没有做出更合适的关乎成败的决策,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