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急需隐性采访论文一篇
解答:
注意:仔细看,跟着我的步骤来,至少你能整出一篇东西来.去我个人中心用账号找找资料.
★★★我是研究工程类课程的,不是代写论文的,仅仅提供资料并进行探讨而已.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和"CNKI"的使用方法,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有人说我一直用类似的答案回答,但是我不得不这么做。学会自己搜索数据库对写论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没有人会在网上真得写一篇论文出来,即使是收费的,也仅仅是东凑一点西拼一点而已,还不如自己去找呢!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提问索取全文(索取请先使用我个人中心的维普账号查看是否能自行下载):
★http://www.cnki.net/index.htm(如果上不去,换http://www.edu.cnki.net/)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index.htm,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索取全文参看http://iask.sina.com.cn/b/10076171.html
搜索结果如:
1. 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 被引次数:14次
万春!检察日报 文献来自:新闻记者 2000年 第03期
也不可以进行采访,擅自记录、录音、录像和摄影传播,更不能进行隐性采访。 5.使用偷拍、偷录等隐性采访手段,应限于 “公共”两字,即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如发生在公共事务中的权钱交易、执法不公、欺压群众、对抗党纪国法等腐败或违 ...
2. 隐性采访和人格权保护 被引次数:4次
杨立新 文献来自: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5期
不应当认为新闻媒体不能使用隐性采访的手段进行采访。确认隐性采访的合法性 ,并不是说进行隐性采访就毫无限制 ,相反 ,由于隐性采访涉及到众多法律上的问题 ,尤其是对公民、法人的权利的?...
3. 试论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则 被引次数:23次
陈力丹 文献来自: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5期
但潜在着日后人们对这种采访行为合法性的思考。现在说说隐性采访的内容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有的正面题材也不妨运用隐性采访”@。这个口子不能开,因为不向被采访者告之真实身份,本身是对被采访者的不尊重,更谈不上我国以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 ...
4. 慎用隐性采访 被引次数:2次
伍廉瑜 张军 文献来自:新闻前哨 2003年 第01期
尊重被采访者的声誉和正当要求”。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不大力提倡隐性采访,因为在隐性采访的条件下,谈不上尊重被采访者的声誉和正当要求的问题。而我国的法律条文对新闻媒体报道是设立有禁区的,包括国家机密、未成年人犯罪、个人隐私 ...
5. 解读隐性采访的运作空间 被引次数:3次
曾励 文献来自:现代传播 2002年 第05期
并从法律的角度为隐性采访的新闻空间运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一、隐性采访的“二十二条军规”所谓隐性采访 ,主要是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的 ,它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 ,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而所谓 ...
6. 隐性采访的合法性及其法律保护 被引次数:14次
杨立新 文献来自:中国记者 2000年 第02期
没有理由认为新闻媒体不能使用隐性采访的手段进行采访。 确认隐洼采访的合法性,并不是说进行隐性采访就毫无限制,相反,由于隐性采访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尤其是涉及对公民、法人的权利的?...
7. 隐性采访的法律共识与分歧 被引次数:2次
翟跃文 文献来自:中国记者 2000年 第03期
也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并更好地运用隐性采访手段,为新闻报道服务。 隐性采访的法律依据 一、隐性采访概念的内涵 明确隐性采访的概念的内涵是对其进行法律界定的基础。现行的新闻学辞书上对隐性采访都做了明确的解释。如:在冯健等主编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
8. 隐性采访浅论 被引次数:1次
朱秀清 文献来自: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 第05期
进行隐性采访 ,更需要记者的自律。隐性采访浅论@朱秀清$山东大学!济南250100新闻传播; ...
9. 隐性采访的力量与控制 被引次数:7次
庄临强 文献来自: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8年 第04期
一、隐性采访的形态描述有关隐性采访的争论由来已久,这种探讨随着电视媒体越来越多的实践而日趋深入。电视中的隐性采访也有人称之为“偷拍”,它是指被采访者在未被明确告知的情况下,其言行被电视记者秘密摄录并公开发表。用这种 ...
10. 关于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的法律探讨 被引次数:3次
文玮 周诗贤 文献来自: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 第04期
3 记者应正确把握隐性采访的度 ,合理利用隐性采访。在隐性采访中 ,记者必须坚持两条原则 :一是隐性采访必须合法 ,即记者采访的方式、内容、场合、范围等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