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几道急待解决的化学题

例1 为了降低城乡居民因食物和饮用水中含碘量不足而导致碘缺乏症的发病率,我国已执行食盐加碘的法规,制定了“碘盐”的国家标准。市售二级碘盐的商品包装上标明“配料:食盐、碘酸钾;氯化钠含量:94%;含碘量:30 mg/kg”。

(1)碘酸钾是碘元素(符号I)呈+5价的含氧酸的钾盐(不含结晶水),其化学式是______。

(2)在市售的二级碘盐中,碘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1 kg碘酸钾可生产碘盐_______t。

(3)制造碘盐并不直接使用碘(单质)而是使用碘酸钾,主要原因可能是(选填下列列举原因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

A.碘酸钾的价格较低,有利于减轻居民食用碘盐的经济负担

B.碘酸钾较易溶解于水,有利于碘盐生产操作和食用吸收

C.碘酸钾热稳定性优于碘,有利于碘盐生产、贮放、使用过程中减少碘的损失

解析 本题是一道将计算与食品问题结合在一起,巧妙地考查学生对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求质量分数的掌握程度。本题的难点在第(2)问上,必须要结合商品包装上的标签才能正确回答。

例2 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1)包装熟食制品常加入防腐剂。丙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O2Na,丙酸钠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请你根据氮气的性质写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 ;

(3)生石灰和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常用的干燥剂。生石灰和二氧化硅都属于 (填序号);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氧化物

(4)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已知该脱氧保鲜剂中活性铁粉的质量为1.4 g,计算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 g。

解析 此题设计新颖独特、构思巧妙,与传统考题类型不同。它主要考察了元素知识、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性质、分类、化学方程式及有关计算的知识,可以说是一道综合性的考题。

例3 β-胡萝卜素(C40H56)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它广泛存在于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中,一定条件下在人体内它能够转化为维生素A(C20H30O)。

(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2个维生素A分子可以看作比1个β-胡萝卜素分子多一个 分子;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黄色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当胡萝卜佐以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效率达95%;而生吃胡萝卜吸收β-胡萝卜素仅25%。这说明β-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 的性质。

解析 本题很巧妙地考察了物质的构成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计算。虽然题目很简单,但很别致。尤其是第(2)问很容易就误选水,这样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开阔学生的眼界。


解答:

例1:
1,KIO3(K是+1 O是-2 I是+5 算也能算出来)

2,碘酸钾的质量分数=碘酸钾的质量/食盐的质量;碘酸钾的质量=碘的质量/碘酸钾中碘的百分数;碘酸钾中碘的百分数=I的分子量/碘酸钾的分子量。
1Kg碘酸钾可生产的食盐为:(1*碘酸钾中碘的百分数/碘含量)
(注意单位换算)
3,C
例2 :
1,4种元素,分子量为:C3H5O2Na(12*3+1*5+16*2+23)
2,根据N2的性质写就是了,主要是惰性
3,生石灰和二氧化硅分别为:③盐 ④氧化物
4,4Fe+ 3O2+6H2O=4Fe(OH)3
4*56 3*2*16
1.4 X
X=1.4*3*2*16/4*56
例3:
1,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0:1*30:16
2,溶于油嘛,所以是脂溶性的
简单的说到这里吧,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该能掌握的(你自己仔细看看哈,不知道有错的没)